“香妃沐浴处”“还珠格格墓地”……一些经不起考证的奇葩野史成为很多导游滔滔不绝的讲解词。在文化旅游特别是“研学游”日益兴盛的当下,一些导游随意讲解、杜撰奇闻轶事的现象十分突出。旅游景区成“野史集散地”,应引起重视。
大凡风景名胜,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取之不尽的好素材,为何还要胡编乱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野史?主要是景区受利益驱使,迎合游客的猎奇心理,添油加醋,故弄玄虚,博取眼球,制造“卖点”。同时,一些旅行社和景区降低员工入职门槛、培训不到位、放松监管,导致讲解乱象发生。导游工作本来流动性就很强,而很多景区特别是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导游很难沉下心来深入了解,于是就戏说奇闻轶事。更有甚者,一些导游通过插科打诨式的讲解跟游客搞好关系、熟络感情,目的在于引导游客后续消费,至于讲解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则无人管无人问。
旅游的目的不只是游山玩水,亲近自然,还为了触摸历史,了解文化,开阔视野,接受教育。如果历史的厚重、人物的光彩,全让位于导游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的故事,尽管游客听得热闹,景区却丢掉了灵魂,旅游亦失去了价值。特别是参加“研学游”活动的青少年,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尚在建立之初,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被虚构的假历史误导,今后纠正起来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胡编乱造的奇谈野史,破坏了历史的真实,拉低了景区的品质。消除“戏说”历史的景区讲解乱象,一方面要强化景点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这方面一些地方做了积极的探索,值得借鉴。去年5月出台的《北京市旅游条例》规定,在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区实行讲解员管理制度,要求讲解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讲解员证方可上岗。其次,景区可以发挥地方文史研究机构的作用,通过挖掘史料、整合传说等内容让讲解词更真实、准确和动人。最后,游客也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更多地关注景区真实的人文历史,而不为猎奇心理所惑。
新闻推荐
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7月11日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