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高考成绩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金榜题名的考生可能过于兴奋甚至自我放纵,而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则很可能会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中,自怨自艾,甚至会离家出走或者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考生该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家长又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近日,记者采访了慧然心理咨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郝冲锋,请他来为家长和学生支招。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发挥失利
郝冲锋介绍,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占99%,所以父母能否正确对待孩子高考后的成绩十分重要。对于孩子高考失利,家长要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防止把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不要刻意指责,也不要过度关心,适当的“忽视”,反而有利于考生走出抑郁。最好的办法是耐心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告别过去,总结收获与不足,要让孩子明白,输掉的只是考试,而不是未来的人生。郝冲锋说,可以让孩子利用暑假调试自己,参加一个不错的旅行,和好朋友交流;父母可以腾出时间帮孩子对未来做好规划,比如是选择复读,还是选择职业院校,或者是参加工作。如果选择复读,要分析孩子考试失利是因为发挥失误还是成绩差所导致,找出原因后积极应对。
好成绩要适度“泼冷水”
成绩较好尤其是发挥超常的考生因为兴奋,容易进入一个“过度放纵期”。如:跟同学聚餐、唱歌、通宵泡吧、上网、打游戏,有部分人的生活甚至是黑白颠倒。由于持续性不规律生活,导致他们生物钟平衡被打破,加上饮食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有些考生因此染上抽烟、酗酒等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家长在兴奋之余,应及时介入,适当监管,给他们适度泼冷水,此外,也要帮助孩子规划人生。”郝冲锋说,当初以优异成绩走进大学校园的学子,如果在大学校园里不能好好规划,虚度时光,将来走出大学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当初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如果在大学校园里好好学习,努力考研,毕业后,也会收获满满。所以走进大学校园并不意味着有美好的未来,如何度过大学时期,才更为重要。
落榜学生情绪低落及早看
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高考失利的考生,往往情绪低落,进而引起失眠、食欲减退,这应属于抑郁状态,不属于抑郁症。但如果发展下去也可能成为抑郁症。这种情况应该及早干预。面对较大的心理落差,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郝冲锋支招:首先,考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名校或设定过高目标。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要平常心对待,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
其次,降低心理预期目标。最后要相信自己,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激发兴奋点,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颍州晚报记者 段华梅 实习生 江慧
新闻推荐
晨刊讯(记者张加永通讯员尹连府)6月29日,苗山中学召开暑期防溺水教育家长会。该校校长在会上作了防溺水专题报告,重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