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高考,敲破壁垒的利斧 文∕南山老太

来源:延安日报 2018-06-10 10:02   https://www.yybnet.net/

1980年的7月,我高考。

那时候心里有一种朦胧的冲动,考上大学,就可以坐火车出玉门关去看看“口里”的样子,这是当年唯一的可以离开家,可以坐火车的理由和机会。

我上的是当时新疆最好的实验中学,升高中的时候学校开始进行考试入学,不知道走了什么运,我居然上榜,我绝对不是学习好的学生,那时候我的感觉是脑子里一片浆糊,尤其是数学。

后来才知道,我的同学们比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是被耽误的一代。

记得初中上课每天除了带书包以外,还得外带一个小板凳,学校教室里的桌椅全砸烂了,窗户上没有一块好玻璃,用报纸糊着,冷风一吹飒飒的。

高考来了,我们什么都不会。那会高中是两年而不是三年,一晃就过了。

实验中学的老师大多是“牛鬼蛇神”,不是本地人,都是从“口里”发配来新疆的。高考一来,老师们先蠢蠢欲动,兴奋不已。

语文,上三个老师,一个教现代汉语语法,一个教写作文,一个教古文;数学,上两个老师,一个教代数,一个教几何。老师在黑板上纵横小学到高中的知识,一会是约分的方法,一会是解析几何,我们被填鸭式地往里灌。

记得我的一个数学老师,奇瘦,厚厚的眼镜片,带着南方口音,他在讲台上不停地重复两个动作,一是扶眼镜,二是提裤子。也不是真正的提,因为两只手上沾满了粉笔沫,就用两只胳膊把裤子往上夹,夹时身体配合着往上一耸一耸。

老师穿着自家做的棉衣棉裤,衣服下角露着棉花。现在想起到不觉得好笑,而是满满的辛酸。80年代的知识分子刚刚从批斗的高台上下来,摘下“臭老九”的帽子,顾不上安顿自己的生活,就立即投入到了知识的传播中,后来这个老师去了大学当了教授,他原本就是大学教授。

1980年我高中毕业时,就业就只有一条路,接父母的班。而一家只有一个名额,在家里我不是接班的首选,父亲还想把名额留给弟弟呢。

1980年高考还有了一条政策,预考。预考不过的不能参考高考,班里有一半同学被刷下来,高考之后又有一半多被刷下来,有学上的不过十多个人。高考的第一天上午,我的脑子都是蒙的,可能人被那么大的阵势震住了,成绩下来,到“口里”上大学的梦是破灭了,但坐火车去上学还是可以的。

大学上不了有中专啊,那时候,中专吃喝国家全管,每月还有补贴,也和大学一样包分工作,以我的成绩到“口里”上个好中专没有问题。但这个想法被我爹摁住了。再破的大学也是大学,那个年代大学生多香啊。

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说她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背着一个书包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书包里放着铁饭盒。母亲解释说,这是好梦,一辈子吃饭不用愁了。

大学毕业,我进了一个机关的组织部门,上班之后就领到一匹灰色的毛布,要求大家做一套西装上班穿。布是新疆某毛纺厂专供机关的,市面上见不着,个人只需要出很少的钱。尽管我努力把衣身做得紧一些,把西装领开得细长些,但穿上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干部。成为干部之后得到一个事业单位的医疗本,那是一个棕色的小本,到自治区任何一家医院看病拿药都不需要自己花一分钱。

那时候,高考确实改变命运,除了知识给人带来的改变之外,更主要的它是敲破壁垒的利斧,改变的是个人面对各种人为壁垒的无奈与无力。对于城市的人来说,高考开路,许多门为你敞开,单位、编制、待遇;对于农村的考生来说,它更是双重的,既打破城乡壁垒,有了城市户口,又可以穿越城市的那些门。

新闻推荐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杨石魂:先驱肝胆 义薄云天

新华社广州6月9日电(记者邓瑞璇)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等起义领导人率起义军南下广东,在潮汕建立红色政权,后因强敌围攻而失败。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考,敲破壁垒的利斧 文∕南山老太)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