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数据互联的时代,随便绑定一张银行卡,人们就能过上便捷的无现金生活。孰能料想,在你未曾绑卡消费,也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卡里的现金也会不翼而飞。
据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最近,江苏无锡的龚先生连续三次被“去哪儿网”以消费为名扣款近千元,幸亏他及时冻结银行卡,最后只成功扣款794元,另两次止付。事实上,他并没有在该网站绑定银行卡,最近3年也没有在该网消费过。记者查询发现,网上被“去哪儿网”如此扣款的不在少数。
按照“去哪儿网”推出的金融产品“拿去花”客服的官方说法,是因为系统升级,误将龚先生当成还款人扣掉了这笔钱。难道真的是个“误会”吗?网络平台的系统升级,是软硬件的提升,应该带来消费者服务体验的全面改善,怎么会拿一些用户来“开刀”呢?
而且,作为商家,就算想扣还款人的钱,总得跟对方打个招呼,征得别人同意吧?人家的银行卡都未绑定,都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里面的钱掏走,与偷窃他人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按照《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龚先生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及赔礼道歉。作为知名的服务平台,拿了不该拿的钱,就得规规矩矩地把钱尽快如数退还,不能让受害者苦苦等待,这既是市场诚信的起码要求,也是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仅如此,要注意的是,这起网络平台擅自扣款事件,不能视为一个可以私下解决的小问题。应当查清,究竟是“系统升级”出现失误,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后者,且数额达到较大标准,涉事网站就有盗窃犯罪之嫌,理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而另一个更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去哪儿网”是否存在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等问题,亟待有关部门顺藤摸瓜,核查清楚。
翻看报道可知,龚先生原本是携程的用户,并未在“去哪儿网”消费或者注册。“去哪儿网”有客服称,龚先生被无端扣款,是因为“最近“去哪儿网”跟携程网两家公司进行业务重组,产品资源是共享的,后台数据整合,才出现了这样的失误”。问题来了:莫非客服所说的“业务重组、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包含携程后台向“去哪儿网”提供龚先生等人的银行卡、网站支付密码等信息?如果真如此,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央行关于加强小额支付系统集中代收付业务管理等规定,需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更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之嫌,若情节严重,可能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处罚。
网络时代的最大恐惧,来自数据信息的失控。出现这起网络平台擅自扣款事件后,龚先生“感到细思极恐”,这不仅是因为经济利益受到了不法侵害,更因为个人信息可能已被他方悄然控制。今天损失的是不足千元,明天还不知道将遭遇什么。今天受到侵害的是龚先生等少数人,明天又有多少人受害?
另外,对于发卡的银行,当用户绑定的银行卡出现不需要本人输入密码、验证码也能扣款等异常,理应及时提醒和冻结转账。要靠消费者个人“力挽狂澜”,也凸显了金融监管的缺失。
有关部门不妨以这次扣款事件为契机,在深查真相、追究责任的同时,强化对网络平台、银行卡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公民数据权益的法律保护,让乱象不再扎心上演。
新闻推荐
生上学、放学途中的监管;各辖区派出所加强重点水域的巡逻、驻守防范,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常态开展“除患”到位。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