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霞
很是喜欢清代朱锡绶在《幽梦续影》中写的一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这是一句富含人生哲理的话,特别是“读书则口不浊”,更是说出了读书与一个人的修养以及人生境界是息息相关的。
“读书则口不浊”的意思是只要多读圣贤之书、学习圣贤之道,言行举止就会有礼有仪,说话就会条理清晰有礼貌、不会口出污言秽语。
古人在劝诫我们多读书的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
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大学毕业后跟着他的叔叔开装修公司,忽一年财大气粗起来,手指粗的金项链披身,出入有豪车做伴。许是在平时生意的接洽中,见惯了各色各样的美女,对家中的糟糠之妻滋生出百般嫌弃来,特别是嫌弃妻子学历低、没文化,于是千方百计地要离婚。好在两人婚后没有孩子,少了这层牵绊,婚也离得爽快。然而再婚的他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甚至是更糟。因为他现在的妻子,虽然是个大学生,但是性格很不好,没有尊老爱幼的思想,与他的母亲相处得并不愉快,家中时常充满火药味,闹得他夹在中间不知如何做人。反观他的前妻,自从与他离婚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发奋读书,凭着自己的努力,通过自考,获得了本科学历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成为一个举手投足之间充满自信的、优雅知性的文艺青年。
以上事例说明,读一本好书,不仅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能从中得到修炼灵魂的机会,使灵魂得到升华,获得纯正的修养。如果你说一个满口粗言秽语的人是一个腹有诗书的人,是怎么也不能令人信服的。而那些有礼貌、风度翩翩的人,都是勤于读书的人。《宋史·吕祖谦传》中记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吕祖谦一生注重修养,宽恕旁人。只是小时候的他性情非常急躁,稍有不如意就满腔怨愤。一日,当他诵读孔子的那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忽然觉得平时的急躁情绪很不好,于是就宽恕了之前的仇人。由此可见,读书与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从古到今,因为诗书的陶冶,产生了许许多有着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怀的人。有“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李白;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王昌龄;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更有一生为国为民、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这些拥有高尚品德的灵魂,如夜空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历史的时空里。
读书是一门艺术,更是修养人生的一种雅事。不读书或读书很少又不吸收的人,从时间和空间上说,他的世界往往受眼前事物所局限和禁锢。他的生活往往是机械的、随波逐流的。而他拿起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就会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接触到新鲜的理念和更深刻的思想。然而,时光浮躁,在当今一切皆以快为标准的社会,谁又能静下一颗心来,好好去阅读一本书呢?特别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最喜欢的是吃、睡、玩手机、上网、玩游戏、飙车、炫富……甚至,有的人,宁可吸毒、拼爹、出洋相、干着无聊的事,也不肯花费一点时间去阅读。这也是我为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所感到悲哀的。他们沉浸在游戏和不良思想中,总抱怨没有时间,忘记了静下心来读书。久而久之,因为得不到好的思想灌输,他们终日游手好闲、碌碌无为,最后发展到犯罪的地步,把自身的修养埋葬,毁了自己的一生。
最后,我想说:读书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们隽永的乐趣以及最恒久的动力;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和精神的慰藉。读书可以使人的心灵变得丰盈,使人获得一种优雅,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使人脱去世俗忙碌的外衣,扫去贪欲的尘土,掸掉名利的雨雪,忘却买卖的竞争。闲来,一个人,一杯茶,一卷书,慢慢阅读,慢慢品味,悠闲而安静,这才是人生最美的意境。让我们在读书中修养自己,使灵魂得到净化,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新闻推荐
《爱在记忆消失前》是一部关于一对老夫妻的电影。满头银发的老夫妻约翰和艾拉,瞒着子女,悄悄地开着家里的一辆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