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低廉、容量大、承载多、轻便省油,这些诸多优点让面包车逐渐取代农用三轮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进入农村家庭。但同时,面包车非法改装、超载、违法行驶、乱停乱放等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层出不穷。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全国视频会,部署各地结合夏季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风险,针对农村面包车等重点违法行为开展针对性措施。(6月3日《法制日报》)
农村面包车违法问题频发多发,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尤其受利益驱动,为降低运营成本,车主极少进行车辆保养、检验,多拉快跑使得面包车违法行为时常发生;另一方面在于乡村道路较为固定的警力不足,一些驾驶人产生了侥幸心理,导致面包车违法行为多发。
面包车本身安全防护能力不够,在山区道路或遭遇恶劣天气时,易发生侧滑、侧翻;事故发生时,往往处于“碰撞弱势”,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相关部门需多想些办法、多些“智慧”手段,决不能让农村地区成为交通安全的“盲区”。
首先,严格执法是最好的教育。科学配置警力,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执法,严厉查处面包车非法改装、超载、违法行驶、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并把农村面包车的打击整治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其次,针对农村面包车营运市场管理,可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进村入户上门排查,对无牌、无保险、无年检车辆,督促车主落实相关手续,严格驾驶员资格审查,确保面包车安全上路;也可通过购买服务、招投标等方式,将可以由市场和社会承担的事务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如村集体可曝光违法驾驶高发的村民,对守法驾驶员予以奖励等。
第三,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与服务水平。从长远看,地方政府加强农村“智慧交通”建设,规范农村车辆运营管理,不仅是解决面包车违法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之举。比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使打击面包车违法运营的综合治理能够更加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精准监督、精准反馈。
此外,还需借助新媒体及“农村大喇叭”、村居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等载体,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行车安全知识,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付彪
新闻推荐
黄小平常听到一句告诫人的话:人要知足,知足常乐。所谓知足,简言之,就是满足现状。一个人欲望太高,吃着碗里地看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