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三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更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并强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的渗透存在差异性,其在消费领域的发展较为领先。当前,消费互联网正加速向产业互联网延伸,数字经济正在由消费领域向制造领域扩展。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未来数字经济最值得期待的就是与制造业融合,从而破解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如下几个“痛点”问题:
破解创新链瓶颈。数字经济正在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研发模式,借助数字化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消费者可以深度参与到一个产品的研发设计中,消费与研发之间的障碍被打破,使得大量的消费需求信息得以低成本、即时性地呈现给企业研发设计部门,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围绕庞大的消费群体开发新产品。企业可以尽快推出“最简可行产品”,通过在线消费者的体验评价、优化建议等逐步完善产品细节,快速推出2.0、3.0等系列升级版,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市场风险。同时,企业通过搭建数字化、网络化协同研发平台,可以打破行业、企业、地域等限制,集聚业内研发资源为同一个创新项目出谋划策。设计工具云端化,则为不同人员参与设计提供了一致标准和平台,可以有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紧密对接。
提升制造链质量。数字经济为中国制造链的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支撑,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制造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数字化工厂是基于数字平台的虚拟工厂和物理工厂无缝对接的工厂形态,虚拟工厂执行着与物理工厂相同的制造过程,这种“数字双胞胎”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确保生产线正确运行和生产质量稳定。数字化工厂在解决标准化的同时,数字平台还可以通过对制造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对生产制造流程进行优化提升,设备可以通过自分析、自决策,矫正上一道工序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制造链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知识沉淀方式。
优化供应链效率。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供应链效率至关重要,尤其是当前产品复杂度提升、迭代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对中国制造供应链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数字化网络化供应链平台压缩了时空距离,为供应链效率优化提供了平台支撑,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连接、检索和交互问题,实现了设计商、制造商、供应商、集成商等成员的有机联合,大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还可以支撑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提前介入下游企业的研发、中试等环节,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助力中国制造的产能整合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拓展服务链空间。从全球范围看,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发展服务型制造空间巨大。数字经济无疑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支撑,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得制造企业在远程维护、在线监测、线上服务等领域拓展服务链更便捷、更高效。同时,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可以推动制造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创新服务化模式,在个性化定制、系统集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大规模的制造业服务化可以催生第三方网络化服务平台,为同类制造型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聚集海量数据,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降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成本。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更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把我国消费互联网优势转化为产业互联网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快构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数字经济在制造业领域的渗透推广,必须要有统一的智能制造标准。我国已完成首批7项智能制造标准立项,建议加快立项进程,尽快构建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本土智能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同时,应积极参与全球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当前,德、美正在共同探讨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和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的一致性,旨在最终形成统一的全球框架。中国应发挥制造规模、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综合优势,与德、美两国开展合作,寻求在全球框架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工业形态的驱动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必然成为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一是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启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依托行业协会、大型互联网企业等,围绕优势行业,优先建设一批开放性、共享性、公益性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引导优势企业建设行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能力的制造型企业发展大型工业云平台,鼓励互联网公司搭建第三方工业云平台,引导现有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支持中小企业把业务向云端转移,引导工业数据、信息系统、管理软件等向云平台迁移。
增强制造业数字化基础支撑能力。一是强化“新四基”建设,围绕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软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强化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为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提供信息基础支撑,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降低企业数字化成本,引导广大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二是加强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支撑,贯彻落实《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完善提升国家工业控制系统在线安全监测平台,为制造业信息安全提供强大支撑。
培育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一是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制造型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具体项目中培养锻炼人才。二是引导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和方向,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增强相关人力资源供给。三是提高制造业工人数字化素质,引导制造业企业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对基层工人进行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实操性培训,降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推广普及中的基层阻力。
新闻推荐
[律师解读]美国加州知名华人律师邓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很多人担心的是五六年之前发生的事情,是否已超过法律追溯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