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刷新闻赚现金”背后的“双重忽悠”

来源:来宾日报 2018-05-21 10:41   https://www.yybnet.net/


“刷新闻赚现金”“读资讯赚金币”“1亿红包,1元提现”……近期以来,一批号称能帮用户“赚钱”的新闻APP受到各界关注。凭借现金红包、阅读有奖和推广返现等奖励和补贴,这些APP热度飙升、用户增长迅速。然而,这种以现金换流量、甚至用低俗博眼球的盈利方式也引发了诸多质疑。(5月18日《工人日报》)

经常玩微信、浏览朋友圈的人不难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人频频在各种微信群、朋友圈转发各种新闻资讯信息,邀请自己点击阅读。还有一些转发的新闻资讯带有“读资讯赚金币”“刷新闻赚现金”的广告。而有些网友怀着好奇心点进去以后会发现,这些新闻资讯以明星八卦、养生贴士、奇闻逸事为主,真正有价值、含金量高的信息极少,绝大多数可以归为垃圾信息的行列。

即便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转发这类垃圾信息的人,其实也未必觉得这些信息真的值得关注,自己也未必真正阅读了此类信息,而只是为了所谓的“赚现金”而已。奖励五花八门,阅读、评论、转发均“明码标价”,这是此类“刷新闻赚现金”APP的共同特点。在一些APP晒出的用户收入排行榜上,记者发现用户最高收入达95692.8元,但是其真实性却无法核实。而据媒体测算,如果单纯刷新闻,用户需累计阅读5~8个小时新闻或者观看十几个小时视频,才能挣到1元钱。想要赚钱,更快捷的方法是邀请收徒:为APP拉来的用户越多、越活跃,奖励就越高。

这意味着,这些资讯类APP主要是靠“拉人头”的方式来壮大用户群体,获取网络流量的。但是这种传播模式不但有了网络传销的性质,很可能会涉嫌违法违规,而且在新闻传播界人士看来,这种用现金刺激出来的流量是虚假的,其信息传播也是没有价值的,这种模式不但已经违背了传播伦理和行业规范,只会对真正的新闻生产和传播带来伤害,而且如果真的有广告商看中这些咨询平台的人气和流量而投放广告,也必然会对广告效果感到失望。

站在转发者的角度来看,明明知道都是些垃圾信息,为了仨瓜俩枣的蝇头小利还是去广泛转发、分享,这本身就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而为了赚这点零花钱就成了“低头族”,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带来损害。更加值得关注的,是那些看不见的损失。如果你频频在一些微信群、朋友圈转发这种垃圾信息,难免会招致其他人的反感和厌恶,降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度,悄无声息中,自己可能已被很多微信好友屏蔽或拉黑了。

由此可见,资讯类平台的所谓“刷新闻赚现金”不过是对广告商和网友的一种“双重忽悠”,最终获益得利的只有这些平台自己,作为普通网友,还是敬而远之的好。□苑广阔

新闻推荐

·经济与法·驱车追逐肇事司机导致事故,追逐司机也担责

颜东岳四个月前,许女士驾车停靠路边接电话时,车身左侧被一辆飞驶而过的面包车一擦而过。许女士下车检查发现,不仅左后视...

相关新闻:
平凡一生2018-05-21 10:27
猜你喜欢:
评论:(“刷新闻赚现金”背后的“双重忽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