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多渠道核实、尽可能到正规权威机构接受相关服务等,当成为面对此类信息时的一种习惯和常识。
花上几百元,就能检测自己的基因,分析报告中包括患病风险、祖源信息、天赋技能、情绪社交……据《人民日报》报道,最近这类基因检测在网上很火爆,然而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消费级的基因检测产品良莠不齐,检测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十分有限。
科学对人类基因密码的破译让基因变得不再神秘,而一些嗅觉敏锐的商家则为普通人创造出与之亲密接触的机会,消费级的基因检测产品应运而生。这类产品零门槛、可操作性强、检测结果精确详尽等一系列特点,很好地迎合了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状况或好奇或焦虑的心理,而诸如测早恋、测网瘾、测唱歌跑调等检测结果通俗化、娱乐化的呈现,也是不少人对此趋之若鹜的重要因素。
一些科研成果过早地被引入商业领域,不仅容易滋生市场乱象、混淆公众认知,也不利于科学和行业本身的发展。拿消费级基因检测来说,该领域内的“天赋基因”检测、肿瘤的易感性基因检测等,目前还尚存有一定争议。有研究显示,某基因诊断公司研究人员重新分析了49例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服务的原始数据,并与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只有60%的致病突变为真实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理性认识和看待尚处在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是后续对其进行利用、善用的重要前提。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将疾病预防当做头等大事,这是公众健康理念的进步,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必然。然而,对一些神通广大的承诺和宣传、对某些商业利益捆绑下的“高科技陷阱”,公众还需要有起码的辨识力和免疫力。必要的多渠道核实、尽可能到正规权威机构接受相关服务等,当成为面对此类信息时的一种习惯和常识。当然,减少对健康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养成并保持健康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同样不可或缺,主动为自身健康装上厚实的“铠甲”,某些“半信半疑”的养生神话、“煞有介事”的检测结果才无懈可击。
进一步说,“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医疗保健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如今,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疾病治疗、临终关怀等在内的各项卫生与健康服务,正在向更广泛的人群延伸,而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百姓的生命健康又将不断增添新的保障。确保将更多科技进步的红利用对用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尤为关键,其中行业化对接进程中的技术覆盖、专利授权是一方面,相关部门专业化、动态化的规范和监管也要及时跟进,同时不能忽视知识和信息层面的宣传普及,进而使百姓的健康保障有更多抓手、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4月17日消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严肃查处了两起党员干部修建“活人墓”案件。据巴东县纪委通报,2017年1月,吴某某在巴东县沿渡河镇堆子场村3组为本人及配偶张祖荣修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