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露土地变身街头游园。(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园林工人用水车对杨树喷淋降絮。
本报4月12日讯(记者 韩霄鹏)煦暖春日,市中园林局把治理裸露土地和杨柳飘絮作为两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已绿化裸露土地26.2万平方米,在治理杨柳飘絮问题时首次使用“絮无踪”药剂,效果明显。
二环南路蚰蜒山山脚有一处3500平方米的裸露土地。12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根据地块紧挨山体的走势,这里被设计成一个绿地包围休闲小广场、步道穿行其中的游园,十几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新铺装的草坪上,种植着黄金槐、白皮松、榆叶梅、海棠、石榴、红叶石楠等十几种苗木,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施工负责人说,这个地块靠近居民小区和大学生创业园,又在高架桥的下桥口,建成小游园可以方便附近居民休闲,同时扮靓路口节点。
据了解,全市裸露土地治理工作会议召开后,市中区立即成立“裸露土地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接着,由市中区城管委办公室牵头,区园林局和各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对全区裸露土地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发现,全区可绿化的裸露地块总计47.95万平方米。结合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居民分布等情况,采取补植苗木、种植地被、建设街头游园等绿化方式,扮靓城区环境,减少扬尘污染。截至目前,已绿化裸露土地26.2万平方米。“园林洒水车怎么往树梢喷水,这是在对付杨絮吗?”中午时分,家住中海国际小区的居民发现,市中园林汽车队的师傅们正给沿街杨树喷水。没错,这正是在对付恼人的杨柳飘絮。“今年,我们治理杨柳飘絮第一次用上药剂,效果不错。”汽车队负责人孙超介绍,3月下旬以来,车队每天白天派出7辆洒水车,在主干道对杨树、柳树进行喷淋降尘。最近几天,还首次尝试喷洒“絮无踪”进行药物防治,作业时间是晚上12点以后。这种药水能让杨柳絮黏附在花上,不再到处飘散,而且易溶于水、对人体无害,喷洒后没有残留。“这‘絮无踪\’效果不错,预计每喷洒一次,能管用10-15天。”
这几天,舜玉路、纬一路、经十路等主干道上,飘飞的杨柳絮都少了。经统计,市中区共有杨柳树7400余株,近几年,市中园林一直坚持对老化的杨柳树进行树木更新,今年,将再更换380多棵杨柳树。根据季节情况,对于易飘絮的路段,每天分早、中、晚三次,用水车喷淋降絮,喷淋前与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扫,防止二次飘絮。同时,对飘絮的杨柳树全部注射“抑花一号”抑制剂。“明年,辖区的杨柳飘絮会明显减轻。”市中区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