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应“大家文学现场”的邀请,耄耋之年的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王蒙再次来济,与读者分享文学经典中的“极致与从容”。从孔孟到老庄,从李白到杜甫,从巴尔扎克到古龙,王蒙文思跌宕,幽默风趣,让听者感受到了一位文化大家的魅力。他说,文学给我们带来精神世界的巅峰体验,通过文学也能来安排我们朴素、淡定从容的一生。
本报记者师文静
实习生刘凡
幽默面对“衰老”
王蒙已84岁高龄,他常自谦地说,没能在更年轻时与大家见面,自觉惭愧。“我想起了作家老舍对人生的总结:人在年轻时,牙口很好,但是没有花生豆吃;人老了以后,花生豆很多,可是牙口已不行了,就剩下两三颗假牙。”花生豆这里是指知识、阅历。
王蒙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振聋发聩的长篇小说,其作品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当代文学史。这两年他又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多角度解读先哲的智慧密码,出版了论述集《王蒙谈文化自信》等,同时还出版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闷与狂》。他的创作似乎未受到年龄的影响。
王蒙说,在10年前就有“80后”女作家采访他,问其随着年龄增长是否思想短路、文思枯竭。面对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王蒙巧解,“人家28岁,我说我没老,是卖萌,卖萌得找对对象才行。我要说我老了,那人家会问,老了干吗还接受采访!我想了半天说,‘明年我将衰老\’。过了一年又一年,我还没老,我是‘明年\’衰老。”由此也催生了他的短篇小说集的名字——《明年我将衰老》。
尽管最近听力、视力都在下降,戴上了助听器,阅读量也比过去减少很多。“不过,写起东西来,说起话来,还是‘明年再衰老\’!”
王蒙称,自己多年以来就以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着。现在每天都锻炼身体,两年来平均每天走路8600步。
最佩服李白的从容
王蒙说,自古至今文学作品都各有极致。“生活中,喝酒到醉驾是达到了极致,吃饭撑死了也是极致,在人生中尽量少用极致。但文学可以用语言、想象、艺术的夸张达到极致。”
在王蒙的眼中,唐代诗人李贺在诗学上达到了极致。“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酣畅淋漓处,月亮都可以倒着走!”王蒙说李贺的极致是语言的极致,李白的极致是气势的极致,而杜甫的极致则是宅心仁厚的极致。
王蒙认为,《红楼梦》的极致在于对贾宝玉性格的刻画。“别人一劝他读‘四书五经\’建功立业,他就反对。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贾宝玉前身是女娲补天时唯一被淘汰的石头,这块石头已哭了30万年、3000万年,他基因里就痛不欲生,得以到人间闹腾一会儿,这也是文学中非常精彩的极致。”
“中国文化里,对极致能够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列子·汤问》篇中的含光、承影、宵练三把剑就写到了极致。”王蒙说,古龙肯定也读《列子》,他的《小李飞刀》中侠客飞刀杀人对方却觉不出来,展现了小说的极致想象力。但王蒙最佩服的是在极致想象中,作家表现出的沉静自然。“没有枪林弹雨,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最普通的词汇和语言反而越琢磨越有滋味。比如,李贺的诗真好,但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李白就‘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极致中显从容。”
文学的极致也可以联系到人生的极致。王蒙说,从某种意义上,人生百十年,活着就是体验。一直吃好饭但尝不出味儿来,吃这个饭没有意义;有最好的爱情对象,但你本身是冷酷无情、麻木不仁的人,爱情的对象就白给糟践了。“要从容地爱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享受人生,这就是人生的极致。通过文学阅读,我们可以构建对精神巅峰的体验,通过文学也能安排我们非常朴素的、淡定从容的一生。”
新闻推荐
海外网2月25日消息,近年屡屡借所谓“学术讨论”大肆播“独”的港大学生会刊物“学苑”,日前又再出版新一期“独”物,文章不但“妖魔化”香港本地教育界行之有效的内地实习计划,又将港大候任校长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