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看到女人方向感普遍比男人差的说法,并且惯以开车为例:女司机常找不着路、看不懂导航地图、告知其路线还能走丢,而男人则仿佛天生自带定位光环,穿街走巷出入自如。
然而,气壮不一定理直,在方向感上真的是女不如男吗?
“小伙逃出传销窝暴走1300公里,靠路牌和太阳认路。”前段时间,一则以此为题的新闻走红网络。报道称,一个叫小谢的年轻小伙子花了两个月时间,徒步1300多公里,从广州走到了重庆。一路上,他既没有地图也没有手机导航,就靠太阳和路牌辨认方向,完成这一现实版“荒野生存”。
除了赞美小伙子“弃暗投明”的壮举,这则新闻也实实在在地又让男同胞们自豪了一把——看看我们能从广州走到重庆,你们女生呢,常年跟不认路连在一起。
的确,生活中常常看到女人方向感普遍比男人差的说法,并且惯以开车为例:女司机常找不着路、看不懂导航地图、告知其路线还能走丢,而男人则仿佛天生自带定位光环,穿街走巷出入自如。
然而,气壮不一定理直,在方向感上真的是女不如男吗?
为啥你灵我不灵
与基因和后天环境训练相关
生活中确实有女生方向感特别差、男生方向感特别好的例子,但是男弱女强的情况也绝不少见。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会有“路精”和“路痴”的差别?
作为一种民间说法,方向感这个词涉及方向识别、空间知觉、坐标系转换等一系列能力,这些能力受到基因影响,更与后天环境和训练相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弢教授详细解释了这3种能力:“方向识别相当于确定‘你\’的位置和当前运动方向,好比我们在商场里看平面地图时标识‘你\’的那个带箭头的小红点;空间知觉相当于地图,就是外部空间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坐标系转换相当于‘你\’如何旋转地图使得它与你的当前运动方向相匹配。”他举了用地图找路的例子:“一般我们先确定自己面朝哪站着,找几个标志物,然后拿出地图找对应的标志物在哪里,找到后旋转地图让它与我们面朝的方向一致,最后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该怎么走就一目了然了。”
此外,人的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也存在天生差异,某些阿尔茨海默症高风险基因携带者的方向感表现就要差于非风险基因携带者。
女不如男不存在
同性个体差异远大于异性平均差异
单个男女可能在方向感上各有输赢,但会不会从概率上说女性普遍方向感都不如男性呢?台湾心理学家洪兰曾指出统计数据显示,男女性在视觉空间能力、心理旋转能力、空间旋转能力方面有差异。这在很长时间都被看做认路能力女不如男的证据。
对此,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强调:“统计上有差异不代表生理上有差异。” 他直言,男女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没有那么大。“女性大脑和男性大脑的确存在差异,但同性之间的个体差异远大于异性间的平均差异。”
据魏坤琳介绍,不同的人对空间线索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人很清楚空间中的定位,东南西北辨得很清,会使用比如“往北走200米再往西走100米”这样的方向加距离的表述;有些人则更偏爱标志性地点,比如“向前一直走,看到路口的麦当劳就右转”。而男性和女性在认路的策略上存在一些差异,男性空间旋转能力强一些,更喜欢绝对方位,女性相对弱一点,就善于用地标等线索。“与其强调性别差异,不如强调个体差异。”
他以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效应”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天天说女生开车不行,方向感不好,结果吓得女孩真开不好。这种简单二分法在科学上没有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也很不可取。”(据《科技日报》)
新闻推荐
张英网红即“网络红人”,是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和娱乐、看客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