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郑州3月25日电 毕业求职季,是高校毕业生易误入合同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刑事犯罪风险的重要时期。律师提醒,高校毕业生应有效防范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今年初,3名河南大学生通过网上投递简历被一家金融服务公司录用从事业务员工作,主要负责帮公司招揽客户办理贷款。公司在收取了客户交纳的服务费之后却不为客户办理贷款,而这3人也未察觉到有何不妥。做了几单业务之后,公司案发被查,他们与公司其他13人一起,被公诉机关以涉嫌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
“这3名大学生在公司工作不到20天,获取工资605元。公诉机关对她们的量刑建议是拘役至有期徒刑3年不等。”亲历庭审的北京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屈峥说。
“今年2月,我们在一起诈骗案的阅卷过程中发现,94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2人系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不满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北京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常益华说,“我们在为被告席上3名大学毕业生感到痛心和惋惜的同时,也意识到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之初存在较高的刑事法律风险。”
24日上午,北京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雏鹰护航行动”在郑州启动,旨在增强高校毕业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防止高校毕业生因法律知识欠缺而误入歧途。
新闻推荐
医生坐诊时,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给他们拍照、录音甚至摄像。不少医生认为,拍照录音既干扰了他们的诊疗行为,又是不尊重、不相信医生的表现。近日,记者随机采访20名医生和30名患者,发现大部分医生有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