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称《规范》),配套印发了相应技术规范,自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条码支付规范化时代的到来。
该《规范》与消费者最相关的就是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扫商户贴出的静态条码付款,每天限额是500元。如果想超出这个额度,可以选择让商户来扫消费者手机上显示的动态条码。那么,静态条码和动态条码有什么区别?为何要规定上述限额?
据介绍,一般来说,条码不但指一条一条的条形码,也包括现在很常见的二维码。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的收付款页面,就能够同时看到这两个码。静态条码长期有效,一般由商家贴在柜台等位置,而动态条码一般显示在手机等电子屏幕上动态变化。
《规范》的一个重点就是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的分级,对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进行限额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用户的风险防范等级越高,每天可以交易的金额就越高。
风险防范能力被分成了四类:达到A级,即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可与客户自主约定单日累计限额。也就是说,客户可以自己决定每日消费限额。B级,单个客户单日交易限额为5000元。C级交易限额为1000元。最低一级D级,即商户贴在柜台上的静态条码,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表示,与传统的银行卡不同,条码支付的条码具有可视化特点,容易被复制、截屏、传输,可以被打印,安全防护能力不强。很多不法分子就是针对条码防护能力弱、使用环境可控性差这些特点实施诈骗。如静态条码被调换、伪造条码进行欺诈、条码中嵌入木马病毒程序等导致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和账户资金被盗用等。条码支付新规正式实施,可以有效防范诸如条码被调换等导致巨大损失的风险。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医生坐诊时,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给他们拍照、录音甚至摄像。不少医生认为,拍照录音既干扰了他们的诊疗行为,又是不尊重医生、不相信医生的表现,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尽可能不要在医生诊疗时拍照录音。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