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是第23个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近日,华商报记者在城南一小学门口及一托管班对1至3年级小学生进行“防拐”测试。结果显示,小朋友们对和陌生人单独离开或被陌生人领走的警惕性较高,但对陌生人给的食物却少有警惕。
要说的是,这只是记者“假扮”陌生人得到的数据,或许,还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状况。确实,当中小学生万一遇到拐骗等现实安全威胁时,到底能表现出多高的自我保护能力,可能真还是个疑问。不过,参照一线打拐民警的实证说法,却也大体上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中小学生防骗防拐教育的确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老实说,连大学教授都没能躲过电信诈骗的陷阱,我们如何让小孩子们真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的确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但不管怎么说,安全大于天,中小学生的安全同样如此,这决定了安全教育不但必不可少,为了孩子更要迎难而上。
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犯罪,尤其是对幼儿园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而言,自制力弱,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果毫无自我保护能力,就很容易被欺骗甚至拐走。残酷的现实,逼得我们不能不从小就提高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应该看到,整个社会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早已今非昔比,但正如有专家指出,倘若所有学生都能在危险或灾难来临前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并形成扎实的应急避险能力,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危险系数、减少损失,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安全教育,当然不局限于防骗防拐。事实上,中小学生被暴力胁迫、受骗、抢劫、车祸、溺水、触电、性侵害等等案例频频发生,各种安全事件逐年增加,这些身边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杀手。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要排解安全隐患,就必须让孩子们拥有应对的办法和能力。
都知道,孩子的安全健康需要构建一张“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的立体安全网,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可以让孩子的安全得到更多保障。在去年教育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里,已经明确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应该说,对于安全教育的日益重视,这令人欣慰,但如何让安全教育真正取得实效,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自救本领,才是关键所在。(相关报道见A04版)
新闻推荐
细心奶奶再为热心邻居“上头条” 奶奶年近80,最善于留心小区里的“活雷锋”和“正能量”
奶奶年近80,最善于留心小区里的“活雷锋”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