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过世已十年了,十年来少不了对他的思念。每每想写文章追忆,也都只是一念而过,还是父亲刚去世时,写过一副挽联,内容是:德高望重赢得乡邻敬仰,勤劳俭朴永做子孙楷模。再后就只是把对父亲的思念藏在心里,有时偶尔与妻子说说。今年是父亲十周年祭日,一心想写一篇文章,以寄托十年来的思念。
为父亲写一篇文章,写什么呢?他的一生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实在太平凡,就是一位普通父亲,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普通一员,那就说说他的平凡事吧。
父亲是勤劳的。贫农家庭,加上兄弟姊妹多,少年时就得出去给人帮工,解放后才算过上安稳日子。大集体时我的母亲身体不好,好几年不能劳动,父亲一面要带着母亲看病,一面要忙着工分,每年生产队分工时,为了多得一点工分,他总是捡最累的活干,尽管要照顾母亲,他每年的工分仍是生产队里最高的。后来分田到户,他年岁已高,我在外求学,家里农活都是他和母亲在做,从没在我面前抱怨。再后来老了,为了减轻我的负担还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直到去世前。
父亲是简朴的。解放前家里很穷,父亲过的是穷苦日子;解放后到上世纪60年代,农村生活仍是艰苦,70年代我们生产队很好,但由于母亲长年生病,使得家里生活拮据,直到我参加工作,有了工资,可以省出一点钱给他们用,就这样他还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每次回家给他钱,都舍不得买一点好吃的,在家能节省的尽量节省。每每叫他给自己买点好东西,他总是说:“现在生活好了,你们负担也重,不买了,不买了。”父亲临终时,我与他商量,去世后给他砌个墓,他说农村人按照风俗,还是用棺材,但强调不要搞好的,能遮掩就行。我坚持要给他做个好一点的,他怕加重我负担坚持不要。父亲去世前知道我给他做了一副好棺材,他知道后一直叹息,说加重我负担了。问他后事如何安排,他一再强调一切从简。
父亲的思想是开明的。父亲从小受苦,更谈不上上学,但他思想非常开明。青年时他加入共产党,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组织,大军北上后,被国民党逮捕,差一点被杀害,幸亏当时的国民党区部有我们家亲戚,给他释放了,从此一直漂泊在外,直到解放才返乡。在我小的时候,我们那里有段时间流行“读书无用论”,不少人家让孩子回家干活,但我父亲仍坚持让我上学。尽管家里穷,他还是省吃俭用为我交学费、买必要的学习用品。后来我离家求学,每次回家他都想方设法把我的生活费准备好。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念书可不行,穷人家的孩子更要念书。”后来,我也这样教育我的孩子要好好读书。
父亲是仁爱的。父亲对我的爱是无穷的,他对我要求很严,但在我的记忆中从没打过我,每次都是谆谆教诲,这使我受用一生。有了儿子后,我们每次带儿子回家,他都非常高兴。我们每次离开家他都默默跟在后边为我们送行,目送我们离开,直到看不见了,才和母亲说:“回家吧,走远了,看不见了。”——这是后来母亲告诉我的。去世前几年,父亲感觉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对我说想看到孙子结婚,再后来说能看到孙子上大学就好了。所以,当我的孩子考上大学和工作时,我都领着孩子来到父亲的坟上,告诉父亲,孙子考上大学了、找到好工作了,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让他含笑九泉。父亲的爱不仅给予了家人,他对乡邻也充满爱。听他说大跃进时,他是我们生产队队长,社员没有吃的,他和生产队其他干部研究,决定把地里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分给社员吃,这才使得生产队没有饿死人,为了这事他还差一点遭到牢狱之灾。自从我记事后,我们的大家庭中不管是哪家有事他都乐于帮助,不管哪家有矛盾,他都主动去调解。
父亲是坚强的。无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遇到多少坎坷,他都勇于面对。不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积极解决,从不畏缩。他常教导我说:“人在世上,无事不要生事,遇事不要怕事。”
十年了,时时对父亲思念,经常在梦里哭醒。母亲在家时我们每次回家看母亲,都要到父亲坟上看看。十年来,对老人的思念是无以言表的,只有对老人的思念化作对孩子的爱吧,因为老人们是如此爱我的。天下没有老人不爱孩子的,希望天下的孩子们都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将爱一代一代传下去,希望天下的孩子都孝敬老人。
新闻推荐
▲退餐担心二次出售留字条▲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熏肉饼店点了一份外卖近日,大连一名高校学生自曝点了一份外卖,因忌口提醒商家不要放葱,但收到外卖时却发现里面有葱,所以坚持退餐。担心这份外卖会被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