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陈曦
近日,一则标题为“大学最牛禁酒令,否则将把你醉酒后的照片发给父母”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围观,不少网友为发布禁酒令的云南艺术学院点赞。据悉,新学期伊始,该校开展了“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禁止酗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饮酒,一经发现,将把学生酒醉后的照片以邮政特快的方式发给学生家长,并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把“禁止酗酒”写入了学生守则,而抓到“顶风作案”者,怎么罚全凭学校掌握尺度。早在数年前,华东交大理工学院曾因出台较为严苛的“禁酒处罚令”而一度成为新闻热点,该校规定,“公共场合饮酒、酒后滋事以及酗酒者,取消本学年评优评先资格,已取得奖学金的要追回,不得担任学生干部,不得入党”。而今,云南艺术学院别出心裁,“发送醉态”加上“请家长”的操作,使得学校与家庭“统一战线”的氛围越发浓厚,就问你“服不服”?
校方出台“最牛禁酒令”,当然是出于为了学生好的初衷,毕竟饮酒易伤身,一时兴起再闹个事,谁知道会闯下什么祸呢?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对父母的感情是“既爱又怕”,你给他个处分,不通知家里,他可能还无所谓;可是一说到让家长协助教育,有的学生内心就会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多年来的中小学教育,已经让孩子对“请家长”有了一种极其深刻的、乃至痛彻心扉的体验;好不容易远离了原生家庭,在大学里自由放飞,冷不丁再碰到有可能“请家长”的事儿,一种怕父母伤心生气、又怕自己遭殃的情绪就开始恣意生长了。绝大多数大学生自己不创造财富,都是靠家庭的付出支撑学业,在感恩父母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犯了错之后,时不时被家人数落、被严控日常开销的处罚。可以说,“最牛禁酒令”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其喝酒之前有所忌惮,或多或少能减少酗酒闹事现象的发生。
当然,我们也应当想到,所谓的规则有时候只对那些愿意遵守规则、心存敬畏的人生效,有些叛逆者为达到某种目的,总会想出千方百计的方法钻规则的空子,逃离处罚。比如,他们不在校内饮酒,而是到校外买醉,醉酒之后在外留宿,学校的老师、保安、宿管大妈大爷就是想抓拍其丑态,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况且,学校的学生成千上万,而日常管理人员却有限,就算有的学生在校内偷偷酗酒,如果隐藏得好、反侦查能力强,除非有同学看到了举报,否则这样的坏典型也是很难被揪出来的。若有人因酗酒闹出大乱子,惹出破坏公物、伤害他人之类的大事,那是纸怎么也包不住火的,不只是校方举起处罚大棒的问题了,恐怕连公安机关都会介入。
虽说“最牛禁酒令”里藏着校方“劝君莫贪杯”的苦心,但最终成效如何,恐怕还有待时日检验。在“禁”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措施让学生“自愿”远离酒精?大学生大都已满18岁,总拿“请家长”来震慑之,似乎有点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了。校方应当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就“禁酒”而言,或可在校内开展宣传教育,通过开设公开课、发放小册子、请医生“说法”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酗酒的危害;而对于“落网”的酗酒学生,除了要依据校规严肃处理外,是否可以强制其参加“禁酒课程”,促进其思想上的转变?这些都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新闻推荐
日前,@平安万州刑警支队历经数月艰辛取证,成功打掉一利用“冒充消防人员高价兜售书籍”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7名,涉案诈骗金额高达400余万元。[鼓掌]该团伙冒充消防工作人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