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过年为啥要提前准备面食? 原来传统习俗禁忌多,一个馒头引出不少故事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02-12 12:06   https://www.yybnet.net/

半岛全媒体记者宋总业

民谣说: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年主食啦!过年,除了大年夜的饺子,还有家家户户准备的各种面食,发糕、豆包、枣饽饽……凡四五十岁的人,都记得小时候随家里老人蒸制各式面食,那简直就是面塑艺术,小刺猬、小兔子、圣虫等各种小动物,待蒸熟了摆好,挨个点上红点儿,春节的年味就扑面而来了,这成了对过年最深刻也最愉快的记忆。

那春节为啥要准备面食?原来,传统习俗中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烙等炊事,因“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烙”与“落”谐音,均不吉利,所以以前人们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周左右的面食点心。此外,还用黍米面制成年糕,谐“年高”之音,寓意“年年攀高”。这都是年俗文化的一部分,它和贴春联一样,把整个春节烘托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那中国人啥时开始吃馒头?据考证,馒头最早的名称叫蒸饼,汉代为了区别于当时西域传来的烤饼而命名,其做法与今天的馒头差不多,实乃馒头雏形。

魏晋时人视上面开裂“十”字形状的蒸饼为最佳,有的贵族、土豪非此不食。《晋书·何曾传》记载,西晋贵族何曾生活极为奢侈,对面食非常讲究,“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打那以后,这馒头就慢慢成了北方人的主食。有美食家分析,蒸饼开启了古代中国的“馒头时代”,唐代的“笼饼”、宋代的“吹饼”,均由蒸饼而来。

到宋仁宗赵桢时,因“桢”与“蒸”同音,所以把“蒸饼”改称“炊饼”。宋人程大昌著《演繁露》记载:“本朝读蒸为炊,以蒸字近仁宗御讳故也”。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食蒸饼作》有:“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的句子,描绘的是何家的笼饼必须蒸开花,萧家的炊饼必须蒸裂成四块。只有这样,手艺才到位,火候才正好,吃起来才最可口。诗中的“笼饼”是馒头的又一别称。《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蒸饼。当时,朝廷供养大学生的伙食中,有一种包馅的馒头,面皮白喧,肉馅鲜美,被称作“大学馒头”。

原来是在北宋时期中国人开启了吃“馒头时代”。

此外,也有记载称馒头的叫法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是诸葛孔明的一大发明。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可以说,馒头是中国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孕育出的食物瑰宝,它的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它的身上积淀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优秀基因。

学做荷花酥,新春添新意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马克

“出淤泥而不染”是人们对荷花高雅洁丽品质的赞誉,荷花酥是面点大师孙学舵的独创绝活,随着面坯在油锅里慢慢绽开花型,制作过程可谓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刚出锅时“花瓣”油亮,犹如带着露珠,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荷花酥虽然是炸制的点心,但丝毫不油腻,可谓新春假期里招待宾朋的面食佳品。今天,我们就跟着面点大师孙学舵学着做吧——

新闻推荐

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夯实基础工作 确保实现“开门红”

(冷礼东记者李乐)近日,市中区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2018年度春节前工作安排部署会,对春节前开展的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县乡村组公路建设、交通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廉政建设6个方面的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过年为啥要提前准备面食? 原来传统习俗禁忌多,一个馒头引出不少故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