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2月6日A股共有479只股票跌停,另有342只停牌。信托计划重仓持股的股票中,今年以来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71只,其中跌幅最大的达66.52%。在这71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共有117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周一以来主动停牌的股票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共有216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公开信息显示,大股东高质押率的股票群体与流通股股东存在大量资管产品、信托计划的股票群体高度重合。这类股票因大幅下跌而引发平仓后,背后的配资公司也会爆仓。在从严监管之下,违规信托集合配资到期不能“续命”,不仅使利用信托集合做市值管理的机构遭受重创,对并购重组、买壳卖壳也产生冲击。一些上市公司的“壳”溢价消失甚至无人问津,一些推进中的上市公司并购也戛然而止。
闪崩如踩地雷
“这轮闪崩完全是“踩地雷”游戏,一点开就炸雷。”6日开盘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年初违规信托集合配资尤其是单票杠杆配资被叫停,到期不能接续,是这一波闪崩潮的导火索。中国证券报此前刊发的《违规配资遭断炊 市值管理难寻接盘侠》曾提示,作为市值管理曾经的神器,违规信托配资在新年伊始被不少信托公司叫停,不能接续,可能引发新一波闪崩。
“其实信托就是通道,掩盖了很多背后的故事。”一位从事市值管理的人士表示,这一波闪崩本质上是“连环爆”。大股东高质押率的股票群体与流通股股东存在大量资管产品、信托计划的股票群体高度重合。部分大股东质押率很高的股票如果大幅下跌,容易触及平仓线而导致大股东质押的股票被强行平仓。一家爆了,其他存在配资的资管产品、信托计划也难以避免爆仓的风险。
市值管理机构受影响
不仅利用信托集合做市值管理的机构遭受重创,并购重组、买壳卖壳的操作也受到冲击。
去年以来比较流行的市值管理业务是托市。从事市值管理的老张的电话已经三周打不通了,这种情况从来没有过。此前,他与某上市公司高层谈妥,投入自有资金逾1.5亿元,同时信托公司按照1:2的比例配了3亿元,买入大量该公司的流通股。在他“失联”前,他掌控的四个信托集合计划持有的这些股票的市值仍达4亿元。然而,开年后,其信托计划的配资不能接续,不得不千方百计寻找出路:找机构接盘、借高利贷……全都“此路不通”。此前,老张的一个信托集合计划到期被迫平仓还款,其他3个计划也面临平仓风险。随后,股价出现闪崩,跌破平仓线,老张也“失联”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另有几家机构面临类似的情况。“如果跌多了,本金肯定没了,最后还会欠信托公司一身债,只能跑路。”一位从事市值管理业务的人士表示。
另有从事市值管理的人士说:“最近某家市值管理机构急于找钱,但手上已没有抵押物。连信用贷都考虑了,还是没能拿下来。这个年关,好多市值管理机构都不好过。”
某信托公司从事风控业务的人士说:“我们公司的一些证券信托项目出现在某些闪崩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但不是我们平仓,而是快到平仓线时客户自主减仓。目前我们在做风险排查时,也会关注流通股里有没有信托等资管计划。”
打破并购与市值管理联动
上市公司并购与市值管理机构的联动也被打破。
老张一度雄心勃勃。他当初的考虑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不错,如果再策划一个大并购,找利润上亿元的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再找几个机构接盘,股价势必大涨,他的信托计划将获利不菲。他的算盘是,只要信托集合计划能借新续旧,只会损失时间成本,但不会赔钱。但开年后信托集合配资被叫停,打碎了他的算盘。上市公司高管也放慢了并购步伐,本来谈好的一个利润过亿元的潜在并购标的迟迟不开展尽职调查。
某私募基金高管表示,一些市值管理人通过信托集合计划做1:2比例甚至更高的单票配资,然后在二级市场收集股票,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策划收购资产来做大市值,二者互为依托。这类公司大多市值小,公司盈利能力差,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不少是游资或市值管理机构,信托等资产管理计划往往是这些机构的“马甲”。违规信托集合配资被叫停,相当于推倒了这些市值管理机构的多米诺骨牌。
(原文标题为《股价闪崩背后:违规信托配资“多米诺骨牌”倒下》)
新闻推荐
□冯磊魏善勇随着春运工作的全面展开,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长途客运、轻乡村客运”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危及春运交通安全,影响整个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