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乃喜
日前,广州29岁女博士饶源被电信诈骗85万元,引发热议。网络上,舆论聚焦受害人“女博士”身份,关于她生活圈子狭小、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等言论相继出现。在一些人看来,相比大众,女博士这类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理所应当具备更强的防骗能力。
其实,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高知”群体,面对诈骗,都有可能中招。面对蓄谋已久的骗子、五花八门的骗术,“高知”与普通民众均面临同样的陷阱,都可能是潜在受害者。网络对女博士身份的过度渲染,使舆论焦点跑偏。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犯罪分子作案手法更趋隐蔽、手段不断翻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催生着犯罪分子的阴谋诡计与时俱进。这些犯罪分子中不乏高智商者,他们常常将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使用到其骗术中,使他们的诡计远远高于普通群众的鉴别力、想象力。
博士被骗与文盲受骗从可能性上来说,没有多大区别。饶源,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的博士生,所受教育的核心就是人们常讲的“医者,仁心”。也就是说,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从理论上讲,饶源接受的教育主要应该是“仁道”和“医术”两方面。至于骗子惯用的诡计,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搬上课堂向学生传授,多么用功的博士生也没机会和兴趣去研读骗子苦心钻研而悟出的诡计。
面对电信诈骗,所有群体处于相同的未知世界。舆论若求全责备于“高知”群体的特殊身份,将他们与其他群体区别看待,要求他们具有更强防骗能力,不仅造成舆论失准,也会陷入本末倒置而“放任”害群之马。
过去我们对于电信诈骗这种犯罪行为多使用“软暴力”,暴力化特征弱化,采取“能吓不骂、能骂不打、能打不伤”的办法,用言语恐吓、跟踪滋扰等手段打击,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人民群众不满意。
当前,全国性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展开。记者以为,不管是对待黑恶势力还是电信诈骗,我们都不能停留在“修修剪剪”的层面,而应使用法律手段,釜底抽薪,干净、彻底地予以扫除,还群众一个清朗乾坤,而不是被动地让大家琢磨如何提高防骗能力。
新闻推荐
2月2日,曲江新区综治维稳信访办在曲江池遗址公园文化广场开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凝聚信访工作正能量”信访知识宣传活动,旨在增强市民群众依法信访观念,引导群众通过正常途径表达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