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受骗女博士的“傻”不应该被嘲讽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1-17 14:05   https://www.yybnet.net/

□毛建国

又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这一次的当事人是女博士。近日,在广州某大学做实验的女博士饶源接到一个自称是经侦民警的电话,表示饶源在北京开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此后,假冒的公检法人员接连登场,要求其筹集128万元,打入所谓的“国家账户”。饶源信以为真,连续5天汇款85万元,等到1月11日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才发觉受骗。

这其实是一个老套的故事,类似骗局警方有着太多提醒,媒体有着太多报道,只是因为女博士的身份标签,特别是其一句“泡在实验室十年从不看朋友圈”,这才有了话题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是一个并不缺少同情的社会,在很多公共事件中,都能看到和感受到。然而有一个现象,当人们觉得一种骗术并不高明,而依当事人的身份不应该受骗,这时候给予的可能不是同情,而是谴责,甚至嘲笑。譬如现在,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没有太高技术含量的骗局,竟然骗了以高智商著称的女博士,在不该跌倒的地方跌倒的人不值得同情。

“可恶的是骗子,不是被骗的人”。而且,我们认为不该跌倒的地方,对有些人来说,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很多人感慨,现代社会,怎么还有“泡在实验室十年从不看朋友圈”的人,又有什么必要这么做?是的,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精明和优秀,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可是,现在社会,为什么不能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在求学求知的路上,我们听过很多类似“煮怀表”“吃墨汁”的故事。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那些一心扑在事业上而在生活上表现得有些“傻”的人还曾经打动我们,他们身上的“傻”也被理解为是一种专心专注。对这种“傻”,难道现在不值得珍惜,奢侈得可以不以为然,甚至可以讽刺挖苦了?

时代发展到今天,那种一心扎在实验室里自觉屏蔽外部世界的人,已经很少看到了,而从适应时代出发,这种做法也会碰到很多问题。但不管什么时候,专心专注的精神品质不应该受到诋毁。事实上,那些能够在科学事业有所成的人大多是这样,他们固然不会对世界如此陌生,也未必认可“十年不看朋友圈”,但指望他们像我们一样“猴精”,也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他们都表现出“猴精”的一面,反而是社会出现了重大问题。

“精”和“傻”永远是相对的,一个再精明的人,在不擅长不关心的领域,也可能会表现出“傻”的一面。因此,实在不忍心指责被骗的女博士。如果说这位女博士不了解社会有问题,那让这个社会过于复杂又是谁的问题?让科研人员安心做科研,不被不相干的事情分心分神,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吗?从这意义上说,我们也许欠这位受骗的女博士一声道歉。

新闻推荐

笔试面试成绩均第一却被“刷下” 专家:警惕公选考试中滥用“自由裁量”

“公选”考试成绩下来的那一刻,“80后”公务员李自阳觉得“稳了”。一个要求“3年及以上园林工作经历”的副科领导岗位,他笔试、面试成绩均为第一。然而事情随后的发展出乎意料:组织部门以“工作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受骗女博士的“傻”不应该被嘲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