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在线
●倾诉人:凉凉(化名)女38岁广西人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无处宣泄的秘密,一定会有个角落,收留你那些脆弱的伤悲、孤独的欢喜。
QQ邮箱:669606543@qq.com
在线记录:今报记者佘玉冰
我父亲刚过完70大寿。生日那天,儿孙围在他身旁,让他许个愿。可他望着那摇曳的烛光,突然失声痛哭:“我想你妈妈了……”距母亲去世,已过7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嚷嚷着“不信爱情”,可他们如果经历过父母那一辈的故事,便知世间仍有真情在。
1
爱情伊始
我的父亲母亲,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们在县城的卫生院工作,两人都读过大学,都是文化人。
母亲比父亲小3岁,个子娇小,皮肤有点黑,算不上很漂亮的姑娘。但她人缘好,处理事情干净利索,还是院里重点培养的党员干部。
父亲的医术很棒,人又高大帅气,正义凛然,是女同事心中的“白马王子”。但由于他不擅交际,不会讨好别人,许多男同事都不喜欢他。他属于那种书呆子类型,只会默默做好本职工作。
母亲一进卫生院,就对父亲一见钟情,明示暗示,可父亲就是浑然不知。母亲给父亲送过亲手煮的饭菜,送过亲手织的围巾手套,送过各种饱含女孩子心情的小玩意。可父亲却一点回礼都没有。
只是有一次,一个病人给他送了一捆甘蔗,刚好母亲路过,他便让母亲拿回家去吃。
母亲一个弱女子,怎么扛得动那么大一捆甘蔗?她说:“你有自行车,不如下班后,你帮我送回家?”
父亲当时心里是不情愿的,平白无故去一个女同志家里,让别人知道了怎么想?可甘蔗已经说了要给她,自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背回去吧?
硬着头皮,父亲第一次去了母亲家。
他推着单车,载着甘蔗,她则走在他身边,欢乐得像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
父亲说:“那时我就在想,这姑娘怎么这么能说?可是她的很多观点,很多思想,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又佩服起她来。一个女孩子,居然可以这么独立,这么有才华。”
或许就是在那一刻,父亲对母亲产生了莫名的好感。他第一次正视这个女人,也感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怦然心动”。
外公外婆热情地挽留他吃饭,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他们还悄悄对母亲说,这就是他们心中女婿的标准。
母亲嫣然一笑:“放心,他跑不掉。”
那时候母亲的“情敌”真多啊。不光是院里的女同事,还有那些找父亲看过病的单身女病人,还有父亲农村父母给他介绍的“未婚妻”……
可母亲一点也不怯场,抱着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她坚信,自己虽然不漂亮,但论才华论实力,丝毫不比这个男人差,他们是可以比肩而立的。
母亲的这种自信,也正是父亲所欣赏的。有一次,父亲去乡下出诊,正是山花烂漫的时节,他望着那些花儿,心里想到的却是母亲。归来时已是傍晚,又正巧路过我母亲家,他便把一束山花放在了家门口……
聪明的母亲猜出了他的心思。她也毫不扭捏,连夜去了医院,找到正在值班的父亲:“你是在跟我表白吗?好的,我同意。”
父亲很不好意思,这件事也在院里传得沸沸扬扬,他俩男女朋友的身份就这么坐实了。
2
夫妻同舟
相爱容易相守难。两人甜蜜蜜地开始恋爱后,各种阻挠都冒了出来。
父亲的农村父母不同意他们交往,亲自领着那个“未婚妻”到县里来,逼着父亲和那姑娘马上结婚。
父亲没办法说服自己的父母,急得焦头烂额。结果还是靠母亲出场。
母亲先是安顿好两位老人,给他们找地方住,又给那个懵懵懂懂的姑娘买了新衣裳。
她带着他们逛了县城,又去了市里,让他们感受到今时不同往日,科技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老一套的东西,该抛弃了。
她对两个老人说:“城里那么好,你们还想把儿子逼回农村么?”
她又对姑娘说:“你如果来城里,能做些什么?他工作那么忙,根本没时间照顾你,你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只会相互拖累。”
或许是母亲太强势,让那个姑娘产生了自卑感;或许是她敢直面“困难”的勇气,打动了父亲的父母。总之待了两天后,他们就回去了。后来父亲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信。信里,他父母说:你那未来媳妇太厉害了!不动一兵一卒就把我们打发了。我们还心服口服。
不久后,他们在众人的祝福下领证结婚。开始了他们的相守岁月。
婚后还不到一年,母亲突然被抽调到市卫生局,而父亲没法调到市里的医院,他们只能两地分居。母亲的工作比较轻松,她每天晚上都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回到县城,只为给父亲做一顿饭。她说父亲最爱吃她煮的东西,如果没有她在身边,他都不会好好吃饭,把自己都饿瘦了。
她这样一直坚持了5年。因为工作忙,两人又分居,一直没能好好要孩子。一直到母亲29岁,父亲32岁那年,孩子才出生。
幸运的是,一生就生出了两个,还是龙凤胎!把父亲高兴坏了,连摆了三天的酒席宴请大家。
好运在那一年开始,那时是1980年,父亲也正式调到市里的医院,分居多年的夫妻,终于团聚了。
从我和双胞胎哥哥记事以来,就很少见父母吵架。他们非常恩爱。
在一个家庭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谁刻意压制谁,也没有谁刻意忍让谁。他们相处得非常舒服、和谐。
母亲常常坐在沙发上,叽叽喳喳地说着工作上的事,父亲静静地倾听,偶尔给她出谋划策。但多数时候,母亲早有主意,只是需要父亲这个听众给她一个肯定的回答。
每次父亲值夜班,母亲也总是睡不安稳,早早就起床,给父亲备好粥、面,等父亲一回家,就能吃到这些暖胃的东西。
小时候,我们常常看到父亲给母亲按脚;母亲笑嘻嘻地帮父亲洗头发。他们出门,都要手挽着手,无论是去菜市场买菜,还是去看电影逛街。他们没有丝毫害臊,反倒是我们做儿女的不好意思。
我和哥哥开玩笑说:“如果一家人出门,爸可能会把我俩搞丢,也不会放开妈妈的手……”
父母对儿女的教育理念也是完全一致的。他们让我们独立生活,让我们自由选择,给我们最宽容的成长环境,还鼓励我们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思维逻辑。
他们不会一个扮白脸一个扮黑脸,而是永远站在统一战线上。母亲批评我们时,父亲会说:“别和我撒娇,我认为你妈妈做得对!”
父亲教育我们时,母亲也会道:“你们要好好思考你爸说的话!”
哥哥偷偷和我抱怨:“你确定我们俩不是捡来的吗?”
3
不肯再婚
当然,再美满和谐的婚姻,也会产生矛盾和分歧。
父母也会吵架,闹脾气。
他们和好的方式很奇怪——写信。
一般都是父亲先给母亲写,信里边罗列出两人做得不对的地方,然后顺便话些家常。
而母亲回信的方式也很好玩——在床头贴便签纸。先写晚上吃什么菜,再写该给孩子们早餐钱,写着写着气就消了。
在他们几十年的婚姻里,也出过大的危机。
父亲调到市医院后,工作能力突出,很受领导赏识。再加上他的外表和风度,尽管是已婚人士,还是有不少女同事对他“暗送秋波”。
那时候,他们的不少朋友都离婚了。医院里的风言风语传到母亲耳朵里,尤其是她听说父亲的科室里,有个离异女人对父亲特别关照,她就打翻了醋坛子。
那段时间他们冷战,不知道父亲写的信有没有用,但母亲不再给他留便签纸。
有一天夜晚,母亲参加完同事聚会,居然喝醉了。
她边哭边对父亲说:“我年轻时就不漂亮,老了就更比不上那些女人……你当年到底爱上我哪点?”
“我从来都不看外表,再说我一直觉得你很好,你和她们都不一样,你年轻时那么自信,怎么老了反而底气不足?”
后来,父亲居然做了一个我们都想不到的举动——他辞职了。然后去了一家私人医院,过了两三年,才又转回公立医院。
但原本“前途无量”的他,这么一折腾,就再也没有上升空间了。可他说,为了母亲,他一点都不后悔。
再后来,他们退休了,感情比之前更深。父亲病过一场后,很依赖母亲,早上起来不见她,就觉得很不安。两人必须一起买菜做饭,一起散步健身,一起走亲访友。
岁月静好,如果能这样走到老,寿终正寝,那人生真的圆满了。可不幸的是,7年前,母亲癌症晚期,最终离开了我们。
她直到最后一刻,都还跟病魔斗争,她一直很坚强乐观,没给我们带来半点悲伤。
父亲在她面前哭:“自己当了一辈子医生,却救不了我的爱人!”
她却笑:“我这一辈子,虽然不长,也活得值得了!我敢说我享受到的幸福,是很多人羡慕的,老天并没有亏待我!”
母亲去世后,父亲很低迷,身体状况也变得越来越差,还开始酗酒。他总是在床头摆放一本本子,里边贴着母亲曾写给他的那些便签。有时自己看着,又哭又笑。
我和哥哥不忍心看他这么过日子,商量着不如给他再找个老伴。
谁知我们的这个想法,被他骂得狗血喷头!
他说:“我一辈子没做过对不起你妈妈的事!将来我走了,也要清清白白去见她!”
我和我哥都哭了。
父亲70岁生日已经过去,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对母亲的思念越来越深。或许,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坚守的爱情吧。
新闻推荐
○○记者叶露婷通讯员闵园珍晚报讯“民警同志,我没有享受按摩服务,老板非要我支付50元按摩费不可。我们协调不了,麻烦你们到场处理。”8日晚上11时许,柳南巡警大队红光警务站民警接警后迅速赶到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