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很多人会联想到国外的私人家庭医生,其实二者有本质不同。
与私人医生服务高端人群,随叫随到,甚至主动上门提供贴身细微的医疗保健服务不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向大众,提供的是常见病预防和基础医疗服务,且并非为每位签约人提供上门服务,在现阶段这并不现实。其本质是要划定“责任区”,并在“责任区”内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让老百姓生病后知道该找谁,而不是一头就扎进大医院。在这一契约关系中,家庭医生团队首先给出初步诊断,小病小痛就地解决,有需要就帮忙向上级医院转诊。它更像是老百姓联通医疗服务体系的入口,除了直接为百姓服务,更重要的角色是对医疗资源起到合理分配和疏导作用,让分级诊疗真正落到实处。
家庭医生制度毫无疑问具有多方面的潜在红利,但一项制度的建立和成熟非一日之功。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良好政策预期被打折”的尴尬,比如签而不约流于形式,诊疗水平无法满足签约居民需求,谁来管理评估家庭医生的诊疗,如何平衡家庭医生服务公益性和部分市场性的关系等。需要认识到,当下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正处于打地基阶段,但只有先迈出这一步,后续辅以详尽设计,边推行边总结边调整,诸多矛盾才可能迎刃而解,家庭医生制度的正向效应才会最大变现。现阶段,尚未成熟的家庭医生制度如同幼苗,在自身成长的同时,需要各方多一些支持、呵护和耐心,护佑它尽快成熟、壮大,在推进分级诊疗、深化医改进程中担当重任。
目前,为加快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国家推行了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免费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等措施,对全科医生队伍培育和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仅有这些微观环境的改善还远远不够。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需要财政、医保、人才培养、薪酬制度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呼应,需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注入新动能。推进其他医改任务与家庭医生制度齐头并进,家庭医生制度才有望释放更大改革红利,最终实现落实分级诊疗、撬动新一轮医改的预期。
新闻推荐
今早拉开窗帘,哇!白茫茫的一片,眼前仿佛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只见屋顶上、树枝上、草地上、汽车上,到处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雪积在地上足有20多厘米厚,踩上去脚底下软绵绵的,还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鹅毛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