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紧急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其中提到,要求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严厉查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确需停放和充电的,应当落实隔离、监护等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火灾。
电动车乱停乱放,似乎是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儿。楼梯间、单元大厅、公共通道、小区绿化带……如今俨然变成了电动车的停车场,不管是管理混乱的老旧小区,还是物业费高昂的新建小区,亦是如此。然而,这件小事儿却能带来大隐患。放眼全国,因电动车充电不当造成的火灾事故屡有发生,带来了一定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惨剧的发生,多半源于淡薄的安全意识,夜间充电、过度充电等现象见多不怪,更有甚者,为了充电方便,将电线随意牵拉悬置半空。因此,时值火灾易发季节,公安部针对电动车现状,发布公告提醒民众加强防范,引导民众建立规则意识,既是恪守职责,也是以人为本。
治理电动车虽是民心所向,但一纸通告恐难以根治,毕竟这牵扯到了物业、电力、消防等社会方方面面。其实,电动车之所以乱象频生,除了居民的不良习惯以外,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的缺位难辞其咎。不难发现,不少老旧小区的储藏室是后期建设的,有的并未设计供电设施,居民无奈之下只好从楼上甩下“飞线”来充电;有的新建小区虽有地下停车区,却没有预设充电设施,居民不得已只能将电动车推进楼道充电……类似事例不胜枚举,这也启示我们,防范电动车火灾风险还需多管齐下,要发挥社会合力,形成共管模式。
在我看来,首先要从硬件设施上补短板。老旧小区要推进供电改造,让储藏室通上“安全电”,推广充电定时装置;新建小区可在地下停车区引入智能充电设备,居民手机扫码即可充电;待建小区要从规划之初预设电动车停放和充电区域……简言之,唯有借助科技的力量,让充电更加便捷,居民才会更主动地遵守规范。其次,物业、消防、公安等单位要通力协作,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提高居民的违规成本,让贪图方便不顾安全的人付出更大代价。
一言以蔽之,唯有疏堵结合,借助技术的进步来引导,利用监管机制来禁止,才能在根本上消弭电动车乱象。
新闻推荐
攀爬入室盗窃作案10起 警方调看50个探头找出谷埠街独行大盗
一名赌徒为偿还赌博欠下的高利贷,频频在谷埠街国际商贸城商住楼入室盗窃;警方大海捞针,用两周时间从50个探头的监控资料中“捞出”嫌疑对象。1月3日上午,犯罪嫌疑人王某龙在其租住处外被抓获,审讯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