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易行走不稳,遇到雨雪天更是容易跌倒受伤。
医生提醒,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非常危险,常常会造成脑部受伤、肢体骨折等严重外伤,容易致残,同时,跌倒以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老年人跌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易致老人跌倒的原因有很多
雨雪天气,尤其是下雪后路面滑,人多车辆多,老人反应慢,躲避不及时特别容易跌倒;而且老年人大多腿脚不利索,力量不够,上下台阶、自行车、公交车时易被绊倒;鞋子不合脚、不防滑,会让老人在不经意间跌倒;助行器使用不当,容易跌倒;有些老年人喜欢天不亮就早早起床出门遛弯其实很危险,光线不好也容易跌倒。
还有老人有体位性低血压,但又喜欢久坐,起来时不注意,容易跌倒;或者由于便秘,蹲厕所时间长,突然站起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跌倒;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等内科疾病的老年人,疾病发作时容易跌倒;服用药物不当,比如降压药易导致低血压、头晕,镇静药易导致嗜睡、视物模糊,降糖药易导致头晕无力,也有可能在路上突然跌倒……总之,生活中可以导致老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这些都值得时刻注意。
救助跌倒老人注意这些细节
看到老人跌倒,千万别冒然去施救,一定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按步骤来救助。要知道你的一腔热情如果没用对,反而会给老人造成二次伤害。
判断意识先期处理
当发现老人跌倒后,如果在马路上或者可能是触电事故等,一定要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找人帮忙打急救电话,还需要人维持秩序、保证安全。如果现场很冷,可以盖上衣物被子。如果触电,在接近患者之前就要确认断开电源。
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跌倒的原因,是否有基础疾病。心绞痛病人一般都会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应让其先服用急救药。对呕吐的老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尤其是在面部受冲击时,口鼻出血很容易造成窒息。
高效拨打求助电话
对于意识不清昏迷的老人,在不知道跌倒原因的情况下,不可盲目救助,需尽快拨打120求助。可以让老人平躺,并替老人松开衣服,让老人通通气,呼吸能够顺畅一些。如果发现老人没有呼吸,颈部大血管没有搏动,救助者具备心肺复苏常识的情况下,可以边进行心脏按压,边等待120救援。当然如果救助者似懂非懂,并不具备心肺复苏常识,那么就不要尝试了。老人骨质很脆弱,压断肋骨造成气胸甚至心脏破裂,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不要轻易移动老人
医生特别提醒,有些老人跌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不适当的救援,有时比原始伤害本身造成的损伤更大。
假如老人跌倒时咬到了舌头,从外观看不出来,不知情人把伤者从俯卧位改成仰卧位,则可能造成窒息;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
防范意外跌倒其实也有技巧
意外跌倒是大家都不希望发生的事
情,老年人在生活中可以多加注意,减少意外发生的几率。
雨雪天气,老年人应减少出行;上下楼梯、公交车时注意安全;选择合适的鞋子,不能穿塑料底的鞋,一定要穿防滑鞋、平底鞋。鞋子穿久了,鞋底磨损严重也容易打滑,要及时更换;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全助行工具,实在不行最好选择轮椅;光线充足时再锻炼,尽量选择广场、公园等开阔地段锻炼,不要在马路边上锻炼,以免自己或驾驶人没注意而发生意外;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等;注意久坐后起立时动作不宜过急。
有内科疾病的老人,应按时服药,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减少不良刺激,尽量在家人陪同下外出,以免发生意外。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防止低血压低血糖引起的头晕摔倒。防治骨质疏松,合理补充钙剂,注意饮食营养均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舒韵通讯员吴刚)1月4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针对近日大范围高强度低温暴雪天气,市商务部门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立即行动,下发《关于做好应对强降雪天气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