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年的到来,高校毕业生求职季再度来临。近年来,“慢就业”成为大学生求职中的热词。部分家庭不再给孩子施加就业压力,“没有理想的单位就再等等看”成为不少学生找工作时的心态。第三方研究机构麦可思对这批“90后”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分析发现,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超越“北上广深”,“个人发展空间”是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因素。
“新一线”城市魅力超越“北上广深”
总体来看,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但不同学历毕业生对首选就业地期待存在差异。
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44%仍将资源更为丰富的“北上广深”作为首选就业地,比选择“新一线”城市群体比例高出7个百分点。但本科及大专学历的毕业生首选“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则比选择“新一线”城市比例分别低11个、9个百分点。
从性别和就业地看,“新一线”城市对男生的吸引力明显高于女生。具体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男生中,41%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同等学历女生该比例高10个百分点。本科学历的男生中,40%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同等学历女生该比例高3个百分点。大专学历的男生中,36%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同等学历女生该比例高4个百分点。
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博士认为,在传统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上涨导致生活压力增大的同时,“新一线”城市却纷纷推出落户、购房等吸引人才政策,这可能是大学毕业生,尤其是购房压力更大的男生,更愿意将“新一线”城市作为首选就业地的主要原因。
单位类型“合适都行” 国企具较高吸引力
数据显示,从整体看,在用人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四成表示“没有要求,只要适合都可以”。
当然,如果首选就业地不同,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类型的要求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线城市”中,“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相对更高,有20%的大学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用人单位。而在“其他各省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及以下”,“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明显相对更高,分别有23%、27%的大学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用人单位。“国有企业”在各类城市中均具有相对较高吸引力,近两成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用人单位。
艾普猎头总经理刘勇认为,对于不同地域类型,毕业生关注的重点不尽相同。说明大学生择业观念正在多样化,也越来越注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看重未来的发展。
近半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月薪不能少于8000元
工资收入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不能回避的问题。对大学毕业生求职时能够接受的最低月收入范围一项数据显示,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薪资要求较高,44%能接受最低月收入范围为8000元以上;73%的本科学历毕业生表示,3000-6000元是能接受最低月收入范围;大专学历的毕业生能接受最低月收入范围普遍在5000元以下,并且有22%表示可以接受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田庆锋认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对薪资要求较高,除了他们对自身学历所能产生价值期待较高外,可能还与他们倾向于在生活成本更高的一线城市工作,这就需要高工资满足日常开销有关。
求职看重个人发展空间
“房补”最具吸引力
调查还显示:2018届毕业生在求职时,“个人发展空间”是最看重因素。福利待遇中“租房补助”最具吸引力。
数据显示,“个人发展空间”(76.6%)是201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其后依次为“薪资”(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6.4%)。当然,在同等薪资条件下,除五险一金、带薪年假等常规福利外,“租房补助”(66.0%),“教育培训”(57.8%),“旅游、拓展”(46.8%)是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三项福利待遇。华商报记者 彭宏
新闻推荐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可这把刀好像对有些人比较残忍,对某些人却显偏爱。这时不要急着感慨时光的残忍,还是先检讨一下,下面这些“催老”食物,自己是不是吃多了呢?太甜的食物。糖分会与皮肤中的胶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