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约车、购物、叫外卖、导航……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你的微信昵称、头像、位置、通讯录、电子邮箱信息、QQ账号密码,甚至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都“祼奔”在互联网海量“大数据”当中。而这些隐私信息,基本上都是自己在下载安装App时“同意授权”的。(12月19日《北京晨报》)
不可否认,App广泛应用是数字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享受信息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与此同时,滥用隐私权限,泄露个人信息,甚至以此牟利等乱象也不断出现。尽管这其中有用户随意下载、“同意授权”的因素,但更多的,恐怕还是许多App本身就是个“怪胎”。要么无视用户权益,预先设置了一些陷阱。要么丢弃社会责任,对自己怎么有利怎么来,既不“光明”也不“磊落”,令人防不胜防。
要走出“上网等同裸奔”困境,不能光靠专家支招、用户留心。而是需要监管出手,对症下药。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就目前而言,如果手机APP的经营主体恶意取得授权、滥用授权,并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用户有关信息的,已经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必须依法论处。同时,要明确责任,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态势,发现问题,及时查究。文/张国栋图/李宏宇
新闻推荐
“外地游客准备骑车前往下一个旅游景点时,有人冒充志愿者半路拦截。”日前,市民陈先生拨打热线反映,在厦大白城周边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人——自称社区志愿者拦下游客,借机推荐景点拉客。边防官兵提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