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给互联网“奇葩”保险套上法治缰绳

来源:市场星报 2017-12-12 01:04   https://www.yybnet.net/

某对明星公布了恋爱消息后,立马就有商家开始销售“XX明星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如这对明星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便支付双倍金额,不少粉丝竟然投保。如今,网络世界无所不包,“奇葩”险种层出不穷:违章贴条险、熊孩子惹祸险、扶老人被讹险、忘穿秋裤险……(12月11日《人民日报》)

互联网“奇葩”险种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对互联网保险其实没有什么概念,属于“白纸客户”,既很难精确控制风险,也难免不被各种“奇葩”服务所忽悠。一旦消费者权益受损,因涉及的群体较多且分散,就可能产生比传统保险更大、更难以处理的局面,进而危及整个互联网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对互联网保险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这也直接让许多没有资质的平台得以顺利进入这个圈子。从一些案例来看,商家故意对关键信息含糊其辞,导致推出的各种“奇葩”险种产品名不副实。同时,夸大理财收益、弱化保险产品性质、缺少风险提示,故意在免责免赔付条款中设置歧义性解释,也是不少商家误导消费者的惯用伎俩。由于互联网保险的监管涉及到金融、工商、信息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在国家层面监管规则和制度“笼子”尚未打造完备、信息和数据不能完全共享的情况下,实际上很难对那些“奇葩”险种所提供的服务予以有效监管,或由此造成谁也不愿看到的后果。

毋庸置疑,互联网“奇葩”险种背后的乱象,折射了一种利益博弈的非正常状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利益在合理又公正的法治框架内公开博弈。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任何经济行为,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互联网“奇葩”保险服务也不例外。当务之急,应就其行业门槛的准入、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企业信用的惩戒、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责任承担等,从法律层面予以明确,给其套上法治缰绳。如此,才能确保互联网“奇葩”保险服务的规范运行。

新闻推荐

孩子最想对父母说的七句话

[知多点]1.不要太唠叨,说多了让人厌烦。2.不要对我大喊大叫,或总是发号施令,更不要拿我当出气筒,假如你向我提出请求而非发出命令,我会更心甘情愿地去做事。3.请履行诺言,说话要算数。4.我说话时请让我...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给互联网“奇葩”保险套上法治缰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