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腻”二字,成为时下网络热词。
是一篇谈论人到中年的网文,让“油腻”成为不少中年男子的代称,其表征被不少网友归类为“有大肚子、喜欢盘串儿、好为人师、不读书”等等,所呈现的是一种懒散虚荣、自满自足的精神状态。摸摸日渐增大的啤酒肚,看着镜子里不修边幅的邋遢相,不少中年人深感戳到痛处的尴尬。而渐有此类“征兆”的青年男子们也多萌生一份警醒和担忧——似乎“油腻中年”已经不远,甚至有些避之不及了。
回看这些评判的“表征”,其中不少属于段子式的调侃。比如喜欢古玩,爱好手把件儿,用保温杯泡枸杞水,入冬就穿秋裤之类等等。日常嗜好,别致雅趣,纯属个人之事。有少年看古书,也有老年人玩“手游”,以个人兴趣作“油腻”之指标,既不符实也不合理,纯粹玩笑之语。而人进中年,注意养生、重视保暖更是“顺势而为”的正常心态,毕竟身体状态不复当年,用十几二十岁的生活习惯去比照中年人,怕是“吐槽者”本身有“不近人情”的偏见,权作笑谈。
不过“油腻中年”能够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固然有幽默调侃的成分在,也不乏切中问题的犀利,引发世人共鸣。“油腻”二字本身,恰准确诠释出中年的系列“病症”。
所谓“油”,常含虚浮不实之意。说人巧舌如簧、爱耍嘴皮叫作“油嘴滑舌”;说一个人阅历丰富但圆滑世故,“口惠而实不至”,称其为“老油条”。而为人“油腻”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喜炫耀空谈,好夸大过往,夸夸其谈间有营养、重务实的内容“寡淡”至极,多为凸显自己,于听者无甚益处。这般言行初听初见或被吸引,时间一久,便被人洞穿,令人能避则避,是为“油腻”病症之一。
所谓“腻”,于食物上为脂肪过多,于情理上是过度而令人厌烦。过多不加节制,过量而不自知,也是“油腻”之人常被诟病之所在。身体发福、体态臃肿,与逢饮必醉、好食而不知控制关系甚大;仰仗财富的丰厚、人脉的积累,遇到年轻人或自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一点小事便颐指气使、高声训斥,生怕人不知自己身份,显示不出自己的特殊,也是不少“油腻中年”的通病。
而“油腻”二字连起,也给人以“腻乎”滞涩之感。滞涩就易不动,在身体上便是忽视健康,不爱运动,总以年龄为托词掩盖懒惰的本质;在精神上则是不再更新知识和思想,故步自封,失去学习和拓展视野的热情,用有限的经验去评判周边一切。这样的状态和心态,是“油腻中年”的普遍表征,其过程如温水煮青蛙,初不自知,直至彻底适应,危害甚大。
可见“油”“腻”二字本身,的确映照出“油腻中年”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不过,当我看到用“油腻”二字来形容中年男人时,感到部分贴切的同时,也萌生出另一番思考——这份“油腻”真的都是因为自己吗?
想起一件朋友家的“往事”。一次去一位友人家做客,闲聊之余,他翻起家里老相册给我看他以前的照片。偶然间,翻到一张他父亲年轻时的照片,身穿长款呢衣、黑色西裤,器宇轩昂。那天他父亲也在,他便夸他父亲这身“行头”很帅气。他父亲笑了笑说,这一身花了好多钱,将近他当时半年的工资,是他为自己花销最多的一次。“你之后为啥不买了?这身搭配多好看啊!”朋友很疑惑地问。“因为之后没多久就认识你妈妈了,然后结婚,之后你就出生了,我也就再没买过那么贵的衣服了。”
犹记得朋友听到他父亲这句话时沉默的神情,我能体会到他内心当时的波澜起伏。这或许是解释“中年油腻”的另一扇大门。那篇谈论“油腻中年”的网文讲,摆脱“油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不要停止购物,要保有“买买买”的欲望。的确,看到好东西,谁都有想购买的欲望,看到时髦的商品,总会有收入囊中的冲动;就像这位朋友的父亲,年轻单身时,也有着肯为自己花钱的“豪情”。可是,当有了妻儿,身上肩负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时,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让家人获得更好的生活,和朋友的父亲一样的许多中年男人不会那样“任性”地去追时髦、敢花钱。他们会精打细算,会量入为出,会更多地为家人的需要去想而不只是单纯为自己的欲望去买单。而这份生活的压力和对家人的爱让他们有了“油腻”的标签,这份“油腻”,应该谁来买单呢?
“油腻”的中年里,有的是段子,有的是“病症”,而有的,是爱。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余坤洋)为进一步加强电动三轮车非法载人专项整治,全力打击和遏制严重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行驶安全,保障广大驾驶员、乘车人和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近日,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