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警惕微博“高仿号”诈骗信息安全需维护

来源:北部湾晨报 2017-11-27 10:16   https://www.yybnet.net/

近期,全国多地网友遭遇微博好友“高仿号”私信诈骗,有的被要求替国外好友买机票,有的则被要求垫付行李托运费。犯罪分子搜集并研究目标受害者的社交习惯等信息,伪造真假难辨的高仿微博账号,实施精准诈骗,给上当受骗的用户造成了财产损失。

受害者建“互助群”

今年3月,受微博“高仿号”诈骗的受害者成立了互助群。目前,群里已有150多名受害者,分布于全国20多个省份,受骗的金额从4000元到数万元不等,总额超过230万元。梳理这些受害者的受骗经历,会发现这类诈骗的共同特点。

不法分子通过仿制微博账号来实施诈骗,多数被仿冒用户近期都发布过定位在国外的微博。骗子盗用用户微博头像,并取一个极其相似的微博名。该用户的关注列表及最近互动的用户都会被加入“高仿号”的关注列表,成为骗子实行诈骗的目标。“高仿号”不仅名称与原账号高度相似,头像、简介也几乎完全一致,他们熟知账号主人的所在地和生活状态,甚至会在私信聊天中刻意使用原账号微博中用过的表情——这些信息均在微博上公开可查,也是众多受骗者会误信“高仿号”的重要原因。

几招看穿“高仿号”

其实,揭秘微博“高仿号”诈骗过程,不难发现,防范微博“高仿号骗局”其实有“技”可寻,有“巧”可使。比如,要核对微博号名称,假号和真号有时候相似度高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假账号的“全部微博”里仅有一两条信息,常用的真账号应该有很多信息;骗子主要利用真博主在国外电话打不通的状态,用微博私信“帮你代购”“问时差”等来解除戒备心,对此更要提高警惕;要有基本常识,一是网银收钱不受限,二是一定要通过微信或其他通讯方式核实事件真伪。

信息诈骗案万变不离其宗。当信息诈骗换副面孔出现的时候,网友们是否有能力甄别并拆穿呢?

一位多年专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民警给出防范信息诈骗提示:要核实对方身份,骗局大都给受害人设定一个让人不会去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的环境,再让你汇款;要理智地对待非接触式的环境,遇钱则问、遇钱则核。

信息安全需维护微博“高仿号”诈骗是网络诈骗的新手段,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严重损害公民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扰乱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因此必须严厉依法打击。中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都分别对不同程度的诈骗行为制定了惩罚标准,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公民可依法维权。

立法部门要不断完善立法,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要提高信息化水平,掌握核心技术,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及时查补网络安全漏洞。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社会各界应携起手来,共同严厉打击网络不法犯罪行为,为网络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新华网)

新闻推荐

■新华时评 防“炒房”须深化改革

“八成首付”“最低8%的中签率”、众筹买房、裹着棉被彻夜排队……近期,有的城市万人抢房的“盛况”引发舆论关注。在限购、限售、限价、限贷等政策调控下,一些地方一二手房价倒挂,引发抢购新房。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警惕微博“高仿号”诈骗信息安全需维护)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