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如果没听说过冶文彪这个名字,或许你听说过《清明上河图密码》这套书;如果这套书也没听说过,那至少无人不知《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是一幅北宋风俗画,描绘了都城汴京当年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画完后不久,金兵就大举入侵北宋,杀人焚城,汴京城内大火三日不熄,北宋繁华一夕扫尽。可以说这幅画是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
总感觉《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像是《蒙娜丽莎》那样神秘的图画,眼神一落到画上就不自觉地把全身心都带入其中,仔细观摩里面的一艘船、一棵树、一个人活灵活现的面部表情,甚至一面随风飘扬的酒幌子。这幅画实在太大太复杂,似乎每一个场景都在讲着那个时代的故事,热闹的市井生活呼之欲出,仿佛通过静态的图画听到了小商小贩的讨价还价和汴河上船工的号子声。可不是么,北宋本来就是后世文人最向往的朝代,有辞赋樽酒,有丝弦佐茶,有桃李为友,有歌舞为朋。看着这幅画,甚至想融入画中,亲自体验一把穿越宋朝的惬意生活。
冶文彪的沉迷并不像很多人一样只是“意淫”一下北宋的市井生活,而是将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其中,立誓围绕此图创作小说史上最庞大的推理布局小说。花费了多年时间构思并写作,如今《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五本已经在酝酿中。
冶文彪把《清明上河图》架构在一个个盛世陌路的阴谋和算计中。全图824位人物,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佯装、埋伏在舟船车轿、酒肆楼阁中。看似太平盛世,其实杀机四伏。翻开本书,在小贩的叫卖声中,金、辽、西夏、高丽等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824个人物逐一复活,只待客船穿过虹桥,就一起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你从图画中看到的游船,实际上船舱里藏着十几具不明原因离奇死去的尸体;酒肆中几个正在饮酒的青衫男子,其实正在谋划着如何瞬间收购尽城市的粮食,带来一场恐怖的“粮荒”;汴水边上粗布衣服卖茶水的矮胖大娘,实际上是西夏探子的眼线……冶文彪赋予了每个人物在图画中和故事中的角色,架构在《清明上河图》之上,讲述着图画之外的谋杀、粮荒、间谍的故事。
不得不说,冶文彪应该是做了十足的功夫了解那段历史。书中出现的那个时代的衣食住行和居民生活场景都十分写实,尤其是一个个市井人物勾画得十分活灵活现。书中人物虽多,却能用不长的篇幅交代出每个人的个性,或是粗俗或是清高,辨识度很强。整本书读下来,如同观看了一场展现人生百态的表演,虽淋漓尽致,却又令人不胜唏嘘:有人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为了一己之利巧取豪夺,反倒沦为他人的杀人工具,生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有人坚守信念,即使陷入绝境性命堪忧,依然义字当先,以忠胆侠情谱就一曲千古绝唱;有人践踏亲情,泯灭良知,视亲人为趋炎附势、攀高结贵的踏脚石,不惜将其推入深渊以换取荣华富贵;有人为爱成痴,将一份两情相悦的爱情,熬成了噬骨的心魔,为爱铤而走险,却最终难敌命运的安排……复杂的是人性,无常的却是命运。在命运面前,每个人都身不由己。你呐喊,你愤怒,你抗衡,却始终看不透最终的结局。
读了这几本书之后再去看《清明上河图》,瞬间也觉得图画里充满了阴谋和算计,这大概就是深入图画和小说的强烈“代入感”吧。
新闻推荐
成长是没有痕迹可寻的,我们总是在遇到某一个人,经历过某一件事,无意中某人的一句话,或者在忧虑中去听一些歌,却被某句歌词感染着,豁然开朗。写给自己的十封信,发现自己在一夜之间长大了。《第一封》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