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它们在带来无限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负面影响。校园手机泛滥的问题就是其中一典型的例子。结合网媒上“河南某中学手机销毁大会”引发的讨论,淮河晨刊上周也对该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尽管文章最后倡导以疏导的方式处理该问题,但笔者认为智能手机还是应当在校园禁绝。
智能手机以其小巧携带方便、功能强大而广受用户的青睐,它超越了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局限,集拍照、听歌、上网、游戏等娱乐功能于一身,俨然一部便携式的微型电脑。先进的设备固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是以负面形象而存在。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智能手机对中学生学习的干扰有切身的认识。在课堂上,笔者曾多次没收过学生的手机,打开一看不是在聊天就是在玩游戏,事后问学生为何上课不听讲,大部分回答:课本枯燥无味没有手机好玩。期末再和家长交流,普遍的反映是,孩子一有时间就抱着手机或掌上电脑不放,不是在网上海量的知识世界里遨游,而是沉迷在各种好玩的游戏中难以自拔。然而,智能手机的危害不止于此,网络中关于玩手机导致视力下降、体重超标、社交障碍、助长攀比心理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触目惊心。由此可见,智能手机的存在不仅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反而会腐蚀他们的身心健康,让手机进校园真不是什么好主意。
或许有人会说,智能手机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在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与其一味地禁止学生使用,不如教会其合理使用的方法,况且智能手机还有保持联系、精准定位等实用功能。本报新闻中某学生也现身说法,认为养成自律使用习惯可以抵抗手机带来的不良诱惑。笔者当然不否认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同样不赞同网媒报道中河南学校销毁手机的极端做法,但对指望学生自主地戒掉“手机瘾”真的没信心。生活中,低头族的存在或许大家并不陌生,因玩手机引发的事故更是比比皆是。扪心自问一下,既然智能手机能对成人“施加”如此大的“魔力”,那么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凭什么比成人更能抵御诱惑呢?恰好在新闻里,一个中学生以大人不用手机为条件把家长反驳得哑口无言,似乎说明成人的自制力已经脆弱得像玻璃,遑论更脆弱的中学生了。
如果智能手机不进校园,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学生应当与先进的网络科技彻底绝缘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网络的发展一方面打破传统的时空局限,让学习变得越来越简单易学,智能产品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工具,为了避免网络的不利影响,学校或许可以通过配备公共学生终端的方法化解这一难题。至于智能手机相对“无害”的通讯功能,功能机完全可以代替,这样既能避免智能手机的危害,又保障学生的基本安全需求,或许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最好折中方案吧。
新闻推荐
集中整治园博园南门乱象 当天清理违章摊点20多摊,城管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强监管
本报讯(记者蒋西河通讯员朱秋)随着7000多平方米的五彩花田鲜花争相盛开,园博园成为众多市民周末赏花游玩的好去处。许多小摊贩看中了园博园南门,占据公共道路进行摆卖。城管执法人员了解到,刚开始小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