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晓丽
今年是经济区北城街道很多居民难忘的一年,因为和谐拆迁的民生画卷从这里开篇,脱胎换骨的发展乐章在这里奏响。为了让老百姓的利益最大化,北城街道围绕拆迁促发展、拆迁惠民生两大目标,想在前,干在先,把服务棚改拆迁群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趟出一条以民为本服务棚改拆迁群众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北城街道共完成了6个村的棚改拆迁工作,拆迁1344户、倒地1031亩。北城街道拆迁工作的加速度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成功经验?
再难也要把群众安置好
找房子,是很多拆迁群众面临的大问题。“群众就是我们的亲人,再难,我们也要把群众安置好!”北城街道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
拆迁过程中,北城街道想方设法把基础工作做实,将工作标准落实。罗家村村民于忠美家祖孙三代共七口人,因为家庭人口多,很难找到合适的房子。村干部罗长杰、罗超超得知这一情况,主动帮助于忠美联系多处房子。于忠美最终找到心仪的住处。“没想到政府不仅帮我们盖房子,还帮我们找房子解难题,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啊。”老人握着村干部的手激动地说。
村干部的举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设身处地和对方沟通交流,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北城街道党委书记王立光说。7月6日,罗家村启动棚改拆迁,仅用2天完成全村126户拆迁工作,倒地125亩。拆迁过程中,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真正做到了“和谐征地拆迁”。
把拆迁做到群众心里面
“拆迁是惠民项目,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即使磨破嘴、跑断腿,我们都要把这事办好!”这是北城街道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
茅埠村村民赵华文是村里的低保户,年老体弱,因家庭困难没有租到合适房子,村干部赵希利积极联系自己后集村的亲戚,帮助其找到房屋居住。村干部赵智堂与赵华文在同一网格,得知赵华文情况后,每月到赵华文家中走访一次,嘘寒问暖,并帮助清理家中卫生。
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北城街道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靠前指挥,现场调度,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创造了3天全部拆完422户的“辛正速度”、7天完成从宣传发动到拆除搬离的“茅埠模式”和街村联动、日夜奋战拔硬钉子的“后杭埠精神”。“都说拆迁是难题,其实,只要真正做到民生为本、察民之情、顺民之意,再难的工作也能迎刃而解。”王立光对此深有感触。
让群众找到归属感
故土难舍,一部分老百姓对老房子老邻居感情很深。如何让群众找到归属感?北城街道提早谋划,下好服务群众“先手棋”,共谱服务群众“和谐曲”。
茅埠村的扑克比赛、辛正村的篮球比赛、面点培训班、青少年夏令营……为让群众尽快融入新集体,各村庄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让躲迁群众常回家看看,感受村集体的温暖。
就业是民生之本。北城街道开展了面点培训班、家政服务培训班,受到群众欢迎。在“七一”及中秋节前夕,各村共走访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困难群众150余人,送去慰问品并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生活困难60余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玮玮通讯员徐礼国全市首创无人机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全域实现特勤绿波带系统;投资400余万元,打造“智能交通”;科学研判,提出碧海路大客车禁停限行等优化管理建议……成立一年来,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