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念念不忘,笛声悠扬

来源:泰安日报 2017-10-16 11:23   https://www.yybnet.net/

□和谷

寻常的日子里,我总想起席慕蓉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于是,那流淌笛声的乡村小学,那如诗如画、恬淡平和的乡村教育生活,轻风一样温软地拂过心头。

那年,我走出洒满梦想和憧憬的师范学校的大门,来到栖身的乡村小学。当我走进那所小学时,一下子就被一种古朴和宁谧淹没。村小前后三进,近十间教室。校园的操场上南北各立着一个木板篮球架,油漆剥落,如老人皱纹纵横的脸。村小大门是两扇铁门,中间镶嵌着两颗醒目的五角星。有一甬道正对大门,直通里面青砖垒就的圆门,上书篆书“怡园”二字。里面花圃里长着翠竹,临风飒飒有声,如鹤鸣长空,平添一份古雅意蕴。园门中央植一棵高大粗壮的雪松,碗口粗细,蔚为大观。雪松旁还长有几棵广玉兰,开花时节,树上如栖息着无数只雪白的鸽子。

村小的每个角落都相继长着月季、栀子、黄杨、天竹等植物。学校操场一角,砌着两个水泥乒乓球台,总有孩子你来我去地进行一场“鏖战”。学校的围墙上,有年迈的老师用魏碑写的“求真、务实、勤奋、创新”的标语,掩映在绿树中。

村小的操场是平展展的泥土地,只有通向教室、办公室和厕所的路上铺着一米多宽的青砖,砖缝里悄然长着车前草和狗尾草等。操场的西边,一条清亮亮的小河迤逦流淌,娇小的身段从村小后身一扭,便隐入长满芦竹、杂树的远岸。小河边长着几棵碗口粗细的苦楝树。树干皴裂斑驳,如浓缩的地质纹图。树干的皱褶处时时有黏稠的液体流出,那是苦楝树忧伤的眼泪。孩子们用碎瓦片刮下来,粘住地上仓皇逃窜的蚂蚁。喜鹊窝突兀在萧条的树桠间,沉甸甸的,让人担心一阵突至的寒风,就会让那些身披黑袍的喜鹊们无家可归。

孩子们一有闲暇,就围在操场上弹玻璃球,或用小刀在雨后松软的泥地上戳捣,吆喝着,个个鼻涕直流,额头上热汗涔涔。身上沾满灰尘和草叶也全然不顾,露趾的布鞋里常滑进几个硌人的土坷垃,索性赤着光脚,与泥土亲昵,吮吸大地深处的精髓。

每到黄昏时分,村小显得异常宁谧和凄美。夕阳如一枚熟透的浆果,悬挂在对岸田野里的乌桕林梢,鸟雀们在夕光中扑簌簌地乱飞,霞光乱溅,令人眩目。远处传来阵阵鸡鸣犬吠,空洞缥缈。炊烟在低矮的屋顶上袅娜升腾,你侬我侬,水袖轻舞,幻化出一幅迷离的水墨画。孩子们披着殷红的霞光,音符般地蹦跳着,走在绿绸似的麦田里,走在浓荫匝地的竹林中,走在碎砖铺就的乡路上。妈妈的呼唤长长的,浸着做女人的抑怨与甘香。妈妈缝制的帆布书包随着身子欢快地舞蹈,蝴蝶般地灵动。

我目送着孩子们一个个消失在苍莽的地平线的尽头,才抿嘴一笑,捋捋被秋风吹散的头发,拎着装着学生作业本的小包回家。

每到清明时节,桃红柳绿,莺飞蝶舞。田野里菜花金黄,耀人眼目;麦苗滴绿,如绸似毡。高远的苍穹湛蓝明净,偶尔有几片白云悠悠地飘过,莲花瓣儿一样。这时节是属于村小的,是属于村小的孩子们的。瞧,操场上、田埂畔、圩堤旁、小路边,到处是欢呼着、雀跃着放风筝的孩子。各式各样的风筝凭风飘忽,红红绿绿、姿式各异,牵着孩子们的向往、信念和深情,灿烂了四月的晴空,灿烂了村小老师们期盼的双眼。

春天的村小是少女,有着水彩画般的明净清纯;夏天的村小是村姑,有着小夜曲般的浪漫风情;秋天的村小是孕妇,有着田园诗般的宁静安详;冬天的村小是淑女,有着黑白照片般的简洁端庄。冬天的村小是素描,黑白灰的色调就是琴键,任风儿这位弹琴高手抚弄,一波一波嫩嫩的音乐,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柳絮一样扬起、落下。

我喜欢选择一个迷人的黄昏,蹲坐在村小西边的小河边吹笛子。诗性的夕光淋在身上,如敷了一层金粉。我用心爱的竹笛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如水般流畅的旋律立时回荡在校园里,孩子们围着我,侧耳聆听,清纯的眸子里汪着一泓秋水。笛声如一粒粒春天的种子,悄悄地播进他们稚嫩的心田里。笛声伴着枝桠间婉转的鸟鸣、若隐若现的鸡鸣犬吠、孩子们银铃般的脆笑,在乡村校园里萦回不散,和袅娜升腾的炊烟一起,和校园浓郁的栀子花一起,澄亮了这黄昏水墨剪影般的校园。

笛声里有孩子们鲜嫩嫩的年龄和企盼,有为人师者莫名的感伤和怅惘。有时我也会为孩子们弹上一曲风琴,灰黄老旧的风琴在我的手中能化出清新动听的音符,蜡烛一样,点亮孩子们的双眼。孩子们也买来竹笛,跟着我吹,教室里,咿咿呀呀,虽然“呕哑嘲哳难为听”,但一段时间后,也能“如听仙乐耳暂明”了。在和即将毕业的学生离别时,我总会为大家吹奏一曲《歌声与微笑》。孩子们泣不成声,泪眼朦胧,一种深深的母校情结如同月光和乡愁一样,野藤一般在心底蜿蜒、缠绕。

如今,村小远去了,那充满温情的家访,那长空里飘摇的风筝,那打雪仗时掷雪球声,那油菜花盛开时的踏青,那校园里清新明快的竹笛声,也都渐次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记忆沙滩上熠熠发光的贝壳。

学校已搬迁至城郊繁华处,村小已改作村委会、废品收购站和玩具厂。操场中央还矗立着通讯塔。多年后,再走进曾经洒满欢乐和梦想的村小时,已难觅先前的踪迹,已难闻那幽幽的栀子花香,但圆门里那棵雪松还在,依然苍劲地守着一方风月。

我伫立着,一阵风吹来,我仿佛听到村小的喇叭声,看到花花绿绿的风筝,闻到幽幽的栀子花香。哦,我那流淌笛声的村小哟……

一毛钱

□李建国

市政府东门刚刚新铺的人行道,既宽敞又清洁。每天上下班经过这里,人走得精神,心情也格外舒畅。

早晨,仍旧走在这段不长的小路上,光亮平整的人行道板,使得不远处一张纸片似的东西,很快进入了视野,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刚被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孩顺手拾起来看了一眼,就扔下了。随后便是被行走的几个人不屑一顾地踏脚而过。我看着看着,纸片被风吹得打了几个滚,就来到了脚下。好奇的我顺手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张面额一角的纸币,我们常说的“一毛钱”。

一毛钱,拿在手上,我一时不知放在哪里。顺手放进兜里,势必有贪财之嫌。像路人那样弃之路旁,或“币”而不见,信步而过?我真舍不得,也心疼。这毕竟是一毛钱。去寻找失主?我突然想到,也许这钱本没有失主,如果钱的主人,是个明明看见自己一角钱不慎掉在地上,也不俯首拾遗的“有钱人”,你上哪里去找他?就这一毛钱,如果是“单身”,早上在集贸市场上“斤斤计较”的大妈,也慷慨地“少一毛不要,多一毛不给”了。但今天我手上的这一毛钱,却使我感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我曾经有过“一毛钱”的渴望,有过“一毛钱”的羞愧,也有过“一毛钱”的喜悦与幸福。

在“一毛钱半个工”的年代,我曾有过心灵的灰暗,曾为有过的“私心杂念”而羞愧,也为自己战胜卑下的情操而高兴。那时,我高中毕业回乡劳动。那时记工法是,男劳力日工分最高十分,女劳力最高八分。每十分为一个工,年终结算每个工也就两三毛钱。所以,我们在记工分的年代,每天的工值就在一毛钱左右。记得有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男女劳力,要到生产队办公室去评工分。就在人满为患的屋子里,在熙熙攘攘的评议中,我难以支撑疲倦的身子,靠在大队会计的桌子旁就迷迷糊糊地睡了。待醒来,一屋人只剩下人称“绝户头”(光棍)的老保管正在打扫室内外卫生。突然,在办公桌的内侧靠墙的地方有一张特殊的纸片吸引了我。在那个多见工分、少见钱的年代,直觉告诉我那是一张钱而且是“一毛钱”,当时一天的工钱。不知当时是何种“私心杂念作怪”,伸手就把那一毛钱塞进了衣兜里。一时间,一边眼盯着门外的老保管,一边手在打着哆嗦捂在口袋上。心里真像作文里写的“顿时想起了雷锋,想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际更多的是害怕,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还有“我在马路边拾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撞击着耳膜。我后悔了,幸好谁也没看见。行动可以擦掉心灵的污点。于是,战战兢兢地又故作激奋地喊着:“我拾到了一毛钱!”卸负担一样地把钱交给了老保管。如果不是今天捡到了这一毛钱,勾起了这段回忆,这个秘密就永远埋藏在自己的心里了。想起来了,那年我十六岁。

走进工厂大门,在青工的岁月里,手头宽裕了。“一毛钱”可以在休班的时间,约着青年伙伴骑车到县城里看一场新电影。可以在下夜班后,买着一毛钱一个的喷香喷香的肉蒸包,送给天天挂念我熬夜吃不好的姥姥,那可是厂里食堂为加班工人专供的。考上中专,带着五年省吃俭用的积蓄,可以用一毛钱买两个博山肉火烧与同学分享,给清淡乏味的学生餐补给营养。一毛钱带来的温馨和愉悦,至今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那些年,我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一毛钱”使我身心健康,走向成熟。

拿在手里的一毛钱,我怎么也放不下。虽然它已没有了一顿饭、两个蒸包、一场电影的价值,但它留给我的喜怒悲欢,却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新闻推荐

幸福人寿举办幸福家庭日客服节 七举措提升服务体验

十载春秋,共享幸福。为回馈广大新老客户的支持,幸福人寿在全国范围举办2017年幸福家庭日客户服务节系列活动。本届客户服务节以“共享幸福”为主题,围绕家庭的一老一少,举办“新起点·共享幸福未来”...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念念不忘,笛声悠扬)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