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
来看两条和儿童有关的新闻:一则是“12岁男孩谎称找父母把50岁‘老司机\’骗到深山中”,在另一门户,标题更直接“12岁男孩将50岁司机骗至200公里外深山:我想散心”;另一则看似题材有异,但实则完全有“并案处理”的“同类项”可提取:少女身怀“绝世武功”被撞瞬间飞身上车后淡定落地。(新安晚报)
当然,有一定新闻阅历的人多半在点开新闻瞬间就猜到后续走势。前者,不会有罪案剧式悬疑惊悚的九曲一折、惊心动魄,十来岁小孩骗老司机进深山,也不过是青春期叛逆,孩童耍痞玩赖的恶作剧;后者,自然更别期待真有超级少女、功夫神童,绝境逆转,临危发功九死一生的“现世神迹”。
剥离“骗术、神功”的噱头,剔除年龄身份的修饰,前者,不过是问题儿童离家出走;后者就是稀松平常街头车祸。全无猎奇色彩,谈兴顿时锐减。不过,这两起事故却可并在一处,探究一番。
去伪存真,才是深入核心的第一步。说可合题并论,是因一来这实属两起“车祸现场”:若说娱乐界演出事故,能被戏称“车祸现场”,那前者儿童狡黠、老司机翻车,人生阅历不敌少年心机,也堪比一次活生生“车祸现场”;而后者不用喻指,就是实打实车祸。二则,俩当事者,应也年龄相仿;再者,一个骗功惊人,一个“身手了得”,都评论视为某种意义上“神童”。
如此多相似,也只是表面凑巧,关注点还应是原本真面目,去掉噱头式猎奇视角,反思事件最核心问题。那么该得出的结论,或就不那么娱乐轻松了。比如,第一个是家教问题。孩子瞎话张嘴就来,且功力深厚,是极端个案,但自称“总遭父母打骂”,对数百公里外某处散心地,比网络导航还熟,如是离家出走,可见或已是“常客惯犯”。孩子再顽劣,但从学校到家庭教育,如果只有粗暴无视,那只会恶性循环。
同样,神功罩体的车祸,更不能娱乐调笑罢了。同样应严肃对待,如果当事者真是未成年小学生,连共享单车都有规定12岁禁用的政策兜底,骑电动车显然更应重视。小学生若都“闯灯”成习惯,对这种全民性交通文化痼疾反思,真不该被“绝世神功”段子轻巧遮蔽。“电动车闯灯被撞全责还被判赔机动车修车钱”被称大快人心,也是一个观察维度。
总之,两起事件,不该被对俩“神童”的猎奇化娱乐化消解掉,而该实实在在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哪怕是恶搞神化俩孩子,也是在毁他们,顺带也毁了更多值得坚守和敬畏的东西。
新闻推荐
□李生海曲江池街上的茶铺子当年很是红火了一阵子,即便在其消失数十年之后,仍有不少老人对其念念不忘。当年,被村民称为“滩底下”的曲江池“街道”,是雁引路与通往西曲南头儿的那条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