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姜红伟《大学生诗歌家谱》 □赵目珍
钱穆先生曾说:“有文化有历史的民族,必然能对宇宙人生中某几件大事,某几个问题,认真思索。”(《中国思想史》)其实,也非必“宇宙人生中的大事”才需要认真思索,因为历史无所不在,历史的方方面面无不可以用来“钩玄提要”、“按类而求”。当姜红伟兄将这一部《大学生诗歌家谱:《飞天·大学生诗苑》创办史(1981——2014)》(以下简称《大学生诗歌家谱》)专著寄给我看时,我知道一部具体而微的“文学小史”诞生了。
这是一部对《飞天》杂志的“大学生诗苑”栏目的历史追溯。从选材的角度而言,无疑它是“历史”的一个很小的方面,首先它从属于历史中的文学史范畴,继而又从属于文学史中的诗歌史,或者换一种角度是文学期刊杂志属中的(诗歌)栏目史。但是它小而有意义。第一,《飞天》杂志是中国有影响力的期刊;第二,《大学生诗苑》栏目是全国第一家以发表大学生诗作、培养大学生诗人为宗旨的诗歌栏目,它编发辑数之多,发表高等院校大学生诗歌作者的数量之众,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它是中国新时期诗歌史上创办时间最长久、培养诗人最众多、社会反响最广泛、赞誉名声最响亮、读者受众最广泛的名牌诗歌栏目。第三,它的创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时期诗歌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但引领了八十年代大学生校园诗歌潮流,推动了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派”的形成,而且为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发展输送了骨干力量,为中国当代文坛培养了大批卓有成效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贡献突出的“诗苑现象”。
从作者的角度讲,姜红伟先生有能力做好这部史。首先,姜先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创办人,是目前国内从事八十年代诗歌历史和校园诗歌历史研究的权威研究者和校园诗歌史料及诗歌民刊收藏家,曾编著出版中国第一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目前正在编著多卷本长篇诗歌史料著作《中国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档案》。第二,姜先生有作学术的根基,该书是作者毕十年之功于一役的作品,搜索资料详尽,探访人物众多,体例分明,既做到了“钩玄提要”,又有“按类而求”的优点,体现了姜先生的“才”、“学”。
整部书稿,我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端,一是“纵向”的部分,即是从时间轴的角度看《大学生诗苑》的历史演变;一是“横向”的部分,即是从空间环列的角度介绍与《大学生诗苑》有关的言论、活动、作者、诗歌文本等方面的内容。
钱基博先生说:“文学史者,所以见历代文学之动,而通其变,观其会通者也。”(《现代中国文学史》)其所谓“通”,《说文》中解释为“达”,就是从此到彼的意思,意指时间轴,也就是涉及《飞天·大学生诗苑》的历史演变部分的内容。从全书的纲要看,属于此部分的主要是第一章、第三章,介绍属于栏目本身的历史演变,其中的第二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编辑团队,属于栏目史的“内部研究”,但是对于编辑团队的介绍也主要采用了时代演进的顺序。余下的十章基本上都从属于“横向”部分,比如第五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编者言论,第六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评奖活动,第八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优秀诗作,第十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诗集合订。这几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栏目史的“内部研究”。其他的,如第四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评论文章,第七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诗苑之友,第九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社会反响,第十一章《大学生诗苑》的作者回忆,第十二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作者近况。这几章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栏目的“外部研究”。此外的第十三章介绍《大学生诗苑》的巨大贡献,这是作者本人对于该栏目的一个总体评价,体现写作者对该栏目的认识和态度。综上所言,该书稿在撰写体例上,既有“横向”、“纵向”的思考,又有“内部”、“外部”的擘划,可以说是一部立体交叉式的诗歌栏目史著作。
《大学生诗歌家谱》
作者:姜红伟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新闻推荐
齐白石《葫芦》《风中牡丹》再耀眼的明星也会有陨落的时候,大师终究会离我们而去,而留下的传世珍品,更多是一种精神在流传。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走了,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画作,供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