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问责环境监测造假也是“治污”

来源:民族日报 2017-10-07 10:11   https://www.yybnet.net/

不好好治污反而把精力用在“治”环境监测数据上,是环境治理跑偏,也是种该治的“污染”。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意见规定,要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

环境监测数据是统计、执法、责任考核的依据。在精准治污的当下,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愈发显得重要。一旦失真,非但会延误环境治理,还可能对政府的环保决策造成干扰。

2016年年底,全国1436个国控站点的环境监测事权全部上收,由以前的“考核谁谁监测”转变为“谁考核谁监测”,从体制上保障了监测数据免受行政干预;还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和运维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建设,采取“一点多发”、远程监控、交叉检查等措施,确保数据真实。

意见提出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就是将责任切分得更细: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对原始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

这种“确责”,绝非只给执行端责任加码。现实中,有些监测造假非上级授意很难通行,所以明确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很重要。意见明确,出现监测数据造假后,不能再把责任往基层工作人员身上推,地方主政官员防范和惩治数据造假不力,同样会被“盯上”;在干预留痕和记录制度建立后,个别地方领导再想打监测数据的主意也很难全身而退。

接下来,好制度也需严落实。监测数据造假乱象丛生,还得“每案必究”,绝不轻纵。可就目前看,除了“空气采样器戴口罩”案,又有多少地方被高调问责?退一步讲,即便是这起案子最终也只是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而没有对负责人的“职务行为”具体追责,这也是接下来问责要解决的难题。

不好好治污反而把精力用在“治”环境监测数据上,这是环境治理跑偏,也是种“污染”。而对环境监测造假“确责”,就是为了用零容忍姿态治理这类“污染”,让治污不留含糊。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一团伙贩卖千万条个人信息,湖北警方查买家摸出5个诈骗团伙

本报讯有人利用QQ号在网上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今年6月,(武汉)青山警方报立“1号”专案展开追查,抓获5名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查获其非法获取的股民、保健品消费者及红酒买家等群体个...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问责环境监测造假也是“治污”)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