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与立之间,城市不断更新与升级。创城是一场荣誉之战,在政府一步步实干中让百姓受益。随着全市创城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泉城,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对于天桥区无影山街道辖区群众来说,幸福感更是直线蹿升。
创城以来,该街道围绕全市“453”工作体系要求,结合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出重拳整治城市顽疾,对标创城逐一攻克难题,辖区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基层单位来说,创城是一次蜕变的机遇,通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养成文明习惯,而政府也能更加深入践行为民、靠民、利民的理念,凝心聚力推动建设现代泉城。”无影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圣坤表示。
治理城市顽疾群众受益都夸赞
城市发展,先破而后立。今年,无影山街道结合全市“453”工作体系要求重拳整治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强力推进创城。
没有了油烟四处乱飞,周围环境也停止了喧闹嘈杂,一条近300米长的烧烤街变成了孝文化主题墙,这让家住翡翠郡社区北区的李男(化名)心里舒畅了许多:“以前晚上都不敢开窗户,油烟特别大,还特别闹腾。整治后这条街一下干净了很多,晚上有好多老人带着孩子沿河遛弯儿,很惬意。”
结合重点工作,治理城市管理难题。近半年先后对无影山红桥市场、运输新村东路商业街、黄屯小区一区和三区自建房、无影山南路等处进行整治,彻底解决了占道经营等难题。同时,街道还与河道综合整治有机结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协调市、区园林绿化局对辖区河道路段实施“整治后重点地块绿化建设综合改造工程”。
目前,街道辖区内近1000平方米的地块栽植了苗木,沿途500多平方米的人行道也铺上了花砖,周边休闲广场上彩色慢行道、绿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渐渐地,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居民越来越多。
改造老旧小区便民还有“颜值”
创城旨在改变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社区颜值。对于生活在老旧小区的群众来说,“改变”的愿望尤为迫切。
黄屯小区是无影山街道典型的老旧小区,多数房子有着30年“房龄”。污水外溢、消防通道狭窄、缺乏供暖设施……种种问题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我们就盼着能改造或者拆迁,过上环境干净、生活条件便利的日子。”居民张根发(化名)说出多年夙愿。“原来小区楼院前留出的人行道顶多3米,紧急时刻救护车、消防车根本进不来,存在很大隐患。”后黄屯社区居委会主任姚龙始终为社区安全捏把汗。
改变从创城开始。今年,无影山街道将黄屯一区、三区、五区列为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示范点。改造项目共涉及29栋楼,总建筑面积约7.4万余平方米。整治内容包括疏通、整修外排水管线,补齐、更换污水井盖;楼体外墙安装保温设施;更换单元公共窗户及安装楼道灯;翻建、拓宽小区次干道、单元前道路;整修小区内强弱电、通信等。
两个月整治工作结束后,社区改造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顺利推进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的原则。无论哪个环节,我们都不断召集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反复协商最终敲定方案。”无影山街道办事处主任谢贵东表示。
除了老旧小区外,该街道在所有社区内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以“抓烧烤重点,攻楼院卫生难点,解决百姓对占道经营的关注点”为主攻方向,全面发力,清理占道经营3300多户,规范业户退路进厅600多户;投资近100万元整治广告牌匾130余块等,辖区面貌明显提升。
整治停车秩序获评全市先进镇办
无影山街道5个社区中,有4个是开放式老旧小区,狭窄的社区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放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为此,该街道积极联系交警大队、区停车办和停车公司出重拳整治,完善社区“微循环”,建起合理有序的停车“生态系统”。2017年4月,街道被评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先进镇办”。
经过充分调研,该街道联合相关部门对辖区内16个需集中整治的点进行规划,投资30余万元,增设人、非隔离护栏868米、U形柱284根、单立柱54个、施划标线511㎡、增设标志19面、石球路桩6个、非机动车图案14组,划定车位83个;安排停车运营公司7名管理人员对无影潭西路、建筑医院路、党校西路、纬六路道桥下停车场4条道路的163个泊位进行管理;在老旧小区整治过程中增设101个停车位、建立小区微循环、搭建非机动车车棚,大大缓解小区内交通拥堵问题。
目前,无影山办事处辖区所有主、次干道基本整治完毕,主要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除小区内规划的停车位外,我们还将协调驻地单位,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停车资源。只有长效管理,才能真正让群众长期受益。”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李菲菲)
新闻推荐
9月20日,中国平安“简单生活”大会在上海召开,基于全球最前沿的AI技术,旗下寿险、产险、养老险、银行、信用卡、证券、财富宝、陆金所、普惠、好医生和科技等联合推出10大创新服务。这些创新服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