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成任务收入缩水并影响晋升,单一考核会削弱银行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银行机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其中揽储压力,常年如一块巨石般压在每一个银行员工的心头。每到季末、年中、年末时点,部分银行贴息揽储或变相高息揽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在越来越大的揽储压力面前,银行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在新员工招聘上也要附加条件。不仅如此,银行员工四处拉存款、甚至把所得提成送给存款客户的现象,早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把亲戚朋友全营销一遍给自己顶任务
今年32岁的张先生,就职于本地一家大型城商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张先生工作体面稳定,让人羡慕。但是工作的压力只有张先生自己最清楚,尤其是每个银行员工都有的揽储压力,更让张先生苦不堪言。
张先生告诉记者,几乎每个银行员工,都会把自己的亲戚朋友“营销”一遍,让他们在自己所在的银行存款、输入自己的揽存号给自己顶任务。对于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员工来说,这项工作具有先天优势,在存款完成上相对轻松。但是对于一些普通家庭的人来说,父母家庭和亲戚家庭都没有太多存款,在自己完成任务方面就帮不上什么忙。“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亲戚也都是农民,所以几乎指望不上。”张先生说,由于“先天缺陷”,自己的存款任务每次完成得都很艰难。
在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宋先生表示,他也是早已经将亲戚朋友“营销”了一个遍。“找亲戚朋友帮忙是容易,但是亲戚朋友帮你一次两次可以,不可能每次都帮你完成任务,毕竟大家的存款也是有限的。”宋先生说,每年银行里都会有2次—3次的存款考核,这个时候员工的压力就会非常大。毕竟自己的亲朋是有限的,但是单位派下来的任务却是没有尽头的。“对于我来说,每年银行都给我200万元的新增存款任务,最多我也就能完成一半吧。”宋先生说。
有人除了返还提成还再买礼物送客户
当然,只是“营销”亲朋好友是不行的,想要完成存款任务必须要挖掘新的客户。但是,真正合适的客户并不是那么好挖掘的,这样一来,不少银行工作人员被逼出了各种招数来应对。
在一家外来城商行工作的冯女士告诉记者,她们单位拉存款都会送“提成”,这已经成为了她们心照不宣的秘密。冯女士表示,一般来说,员工每拉1万元的定期存款,单位会给大约20元—30元的提成。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存款,不少银行员工会跟客户承诺,将自己所获得的绩效悉数返还给客户。“前段时间,有个客户来给我存了70万元的定期,我把自己2100元的绩效全部给了他,而且是在单位没有发给我的情况下我垫付的。”冯女士无奈地说。
除了返还提成之外,不少银行员工更会自己掏钱给客户买礼物,来答谢客户。“曾经我有个同事,不仅将所得的绩效全给了客户,而且正好赶上过年,还给客户买了一部手机来答谢。”在一家本地城商行工作的高先生表示,对银行员工来说,不求通过揽储挣钱,只求能够完成任务就行。“还有的同事,会跟外面的一些民间借贷机构私下交易,从借贷机构中获取资金来给自己完成任务。”高先生说,这种方式十分有风险,但是也反映了银行员工的“无奈”。
完不成任务指标扣绩效还会影响晋升
为什么银行员工如此在意揽储任务的完成与否?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如果完不成任务的话,银行会按照比例扣员工的绩效。如果银行每年的新增任务为200万元,那么对于很多员工来说,完成100万元都困难。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来扣绩效的话,那么银行员工的收入会大大缩水。
另外,一位本地城商行的工作人员林先生表示,扣除绩效工资还只是“表面”,很大程度上,存款任务的完成情况,也间接决定了在单位的晋升情况。“如果存款一直很少的话,那么提拔的可能性非常低。”林先生说,曾经有一个同事,一年新增了定期存款2000万元,当年年底就被直接提拔到了令人羡慕的新岗位。
所以,为了自己的工资能够保住,也为了能在这个单位有个好的发展前途,很多银行员工不得不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自从到银行工作之后,我的心里没有一天是舒畅的,每天感觉心里都有沉甸甸的大石头,因为有存款没完成任务”,林先生无奈地说。
并不避讳按人脉资源等存款背景招人
除此之外,银行揽储的“潜规则”还有不少。一位在本地城商行工作了5年的许女士跟记者吐槽,在她们银行公开招聘中,能拉到存款才是最大的优势,这种现象在中小银行尤为突出。
许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面试,面试官直接询问父母可不可以拉到存款,在回答可以之后又进一步问,除了父母,亲戚朋友是否也能帮忙拉到存款。除了面试,在笔试或者报名填写资料的环节也多需要填写“父母家庭背景”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银行在招聘时注重个人的存款能力,如果有强有力的存款背景,很有可能会被银行直接录取。许女士说,自己所在银行就有这样的“关系户”。“大部分银行员工属于人带来存款,而该关系户属于存款带来人。”许女士说,该同事入职的时候带来某企业数亿元的存款,其工作就是维护对应企业关系以及少量日常工作。由于这位同事有这个大客户在手,所以即便这位同事不怎么工作,每个月的业绩排名仍然遥遥领先。
“部分企业在选择某支行或分行存款时,有时会提出我给你至少多少存款、多少业务,是否可以给我安排一个员工,这在行业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银行需要业绩,对于银行来说,很多岗位谁做都是一样的,接收可以带来存款大户的员工何乐而不为。我们作为同事也见怪不怪了,毕竟人脉资源也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许女士说,对于没有这种关系的员工来说,恐怕是无论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这些“关系户”的。传统银行单靠揽储盈利等于饮鸩止渴
一位在国有银行工作多年的崔经理告诉记者,银行给予员工这么大的压力,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经营利润过于依赖息差,对储蓄存贷款业务要求很高,特别是存款业务,乃是传统银行的生命线。同时,如今一些互联网银行风生水起,给传统银行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这些都让传统银行不得不向自己员工施压。
崔经理表示,传统银行长期将揽储任务压在员工头上,导致揽储业绩成为主要标准,很容易造成一线人才考核标准单一化。揽储能力强就可以忽视其他方面,而有其他特长却不擅揽储的人才,则被边缘化,出现逆淘汰现象。长期如此,也会削弱银行的竞争力,诱发诸多乱象。传统银行如果还是停留在“疯狂揽储”的阶段,恐怕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会被未来的金融业态淘汰掉。
“下一步,传统银行将面临着巨大的洗牌和转型,开拓利润渠道,如果再单一通过来盈利,无异于饮鸩止渴。”崔经理说。本报记者李楠
新闻推荐
新华社厦门9月21日电21日下午,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就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者”猝死索赔案开庭宣判,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求。2016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发生“替跑者”猝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