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
翠
网上经常能看到关于大龄未婚群体“焦虑”的一些报道。我们身边,与这些话题有关的讨论不绝于耳:北上广的“相亲角”,动不动就“几亿人还单身”,随口可见“拯救大龄未婚女青年”以及充斥在各种角落的 “大龄单身恐惧症”…… (9月21日新华网)
在这些话题里,大龄未婚群体似乎成了某种弱势群体,需要外界帮助。作为心理咨询师,笔者的咨询室里也经常有大龄未婚人群来寻求心理安慰,但了解后会发现,这部分人咨询的问题少数是婚恋问题,大部分是承载不了被催婚而产生的焦虑,或者说是因为这种焦虑而产生的认知失调。
以笔者之见,大龄单身不是问题,是社会的偏见让它成了问题。我们关于大龄未婚的很多恐慌,根本不是关于结不结婚的问题,而是成不成功的问题,害怕在攀比中处于下风的问题,害怕在婚姻市场中“吃亏”,等等。
遗憾的是,很多大龄单身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对婚姻和未来的安排,但是因为这种恐慌和焦虑,他们可能25岁之后就一直在马不停蹄地相亲,马不停蹄地“恨嫁”,结果一直到30岁,也没有认真谈过一段恋爱,而且因为勉强的相亲经历,一次次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对结婚越来越无好感,从而导致婚姻一拖再拖。
恋爱本是美好的事情,婚姻也应该是充满期待的事情,可大家都在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焦虑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些不必要的烦恼可以化解。首先,就在于不要太在意外界的各种“看法”。 “你看,那个人还没结婚啊,一个光棍得多么冷清啊”,“他还没结婚,他有问题吧? ”诸如此类的调调听得多了,也就减少对婚姻的期待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遵循内心的呼喊就好,真正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也只能由自己去探寻。
而且,有些父母总喜欢打着 “因爱之名”的旗帜对子女婚姻大事催来催去,在我看来,这要么是糊涂要么是虚荣。糊涂在于,不明白“一味催促只会让孩子厌婚”这个道理;虚荣在于,害怕子女大龄未婚让自己丢脸,那到底是自己的脸重要还是子女的幸福重要?整天焦虑的父母也会影响子女的性格和生活状态,这种情况理应避免。
结婚需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足充分成熟的准备,这样我们选择的婚姻才会更有质量,同时也会具备经营婚姻的能力。活着,是为了幸福,至于何为幸福,没有统一标准,它可以有各种形式。但如果结婚是“为了幸福而幸福”,对不起,这叫强迫症。而解决它的唯一方案就是: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顺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新闻推荐
新华社厦门9月21日电21日下午,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就国内首例马拉松“替跑者”猝死索赔案开庭宣判,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赔偿诉讼请求。2016年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发生“替跑者”猝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