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女人》是女作家李琳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整部小说虽然所讲的故事,有点悲惨,但讲述的风格倒也很有几分清新可喜。在小说中,女儿考取城里的重点中学,成为故事的开端和由头。本来在乡下岁月静好的这些小妇女,精神一下子就被动员了起来,投入了城里的陪读生活之中,于是,她们的心情和她们的生活就不能不掀起了意想不到的风暴。
《陪读女人》的主线讲的是陪读女人雪莲从乡下到县城陪着女儿读高中的经历。主人公雪莲的女儿考上了城里的高中,于是到城里租房陪伴女儿,为了补贴家用,就到城里人家做保姆,其间经历丈夫出轨,她为了报复丈夫与城里人宋大头发生暧昧关系;及至与丈夫水生重归于好,丈夫又得了重症去世,她成了寡妇,不得不自立。小说情节比较单纯,但其中雪莲的心理却写得很是别致,比如雪莲妯娌之间的相互嫉妒和炫耀,雪莲与宋大头之间交往的微妙感受,以及丈夫去世办丧事期间公公和房东太太的那种人走茶凉的冷漠人情等。这些微妙的人间情感,多少有点张爱玲的味道。其间对雪莲与丈夫和她与情人宋大头的情感描写,充分运用乡间农事作为隐喻,写起来既隐晦又很有情趣,很能彰显主人公雪莲作为女人的真性情的。
《陪读女人》虽然以主人公雪莲为叙述的主线,但所讲的并不只有雪莲一个人的故事和情感。作者通过主人公雪莲陪读经历,带出了一个陪读女人群体。她们有的在艰难中自尊自爱,比如雪莲;有的随波逐流,如潘小莲、翠莲。作者写出了陪读女人从身体到精神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但不管怎样,她们在陪读中慢慢形成了一个群体,并且有了群体意识。尤其是雪莲丈夫死后,因灵堂设在租住的房子里,而与房东发生了冲突。于是,这些陪读女人们在与房东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展示了她们的集体的形象。
《陪读女人》中的女人们之所以成为城里人口中有着几分暧昧的“陪读女人”,原因就在于她们都来自于乡下农村。于是,在小说中就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群体,乡下人和城里人;当然也相应地有了两种生活方式。雪莲在这种冲突中,游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走在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作者通过主人公雪莲的叙述,写出了城市的五光十色,县城中的各色人等;城市的高楼大厦,城市里的穿着,城市里的娱乐,以及城市的堕落和城市里的人情冷暖。作者虽然站在叙述主人公雪莲的角度,对城市里的人情世故是抵触的,但是,这又是一个入乎其里出乎其外的人物。她与表姐的交往,与表姐的闺蜜和情敌赵琴的交往,尤其是与城市里的“流氓式能人”宋大头的交往,展现了城市的欲望化和复杂性。而通过与雇主也是女儿老师的姑姑一家人的交往,又表现出了城市的善良。通过雪莲这个人物,作者写出了乡下人融入城市的过程。虽然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乡下人也看不起城里人,但是,乡下人终究还是要融入城市的。
《陪读女人》的整个作品,以陪读经历为线索,故事很活泼,也很多;很多故事都非常有趣,好玩。作者用主人公雪莲这条红线,把这许多的故事像珍珠一样的经历穿了起来,总体上倒也很完整。《陪读女人》的故事里,有悲有喜,但是,悲喜并没有经过周密的情节安排。一般来说,戏剧的情节都分为几个阶段——发生、发展、高潮和落幕。而这部小说,可能来自于作者的生活经历,或者初次写作长篇的原因,所以,它似乎并不追求情节上的设计,整个叙事有点散;虽如此它倒也如乡间的小河一般自然有序,叙述上的那种自在,随性,在预定的方向上不经意地流淌,风景并不传奇,倒是也能够牵引着读者轻松地阅读。
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故事,从而使得小说沾染了自传的风格。女性作家写小说,总是难以脱离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子。但其中雪莲的故事是否就是作者自己的故事,真的很难说。作家以“我”叙述,混淆真实与虚构界限以错乱读者心志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
(《陪读女人》李琳琳 著 新华出版社)
□ 方维保
新闻推荐
小涵的老师前往派出所报案。警方供图夫妻俩在家一个打游戏一个追剧,却都不愿意去幼儿园接5岁女儿小涵(化名),后干脆不接幼儿园教师和民警的电话,玩起了消失。9月18日,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陈家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