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黄晓宇
邱晨,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敦厚小伙儿。2016年3月,他下派到万源市长坝乡渔窝池村任第一书记。
“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把这个机会当作生命的缘分来对待。”循着邱晨的话语,记者不难了解到他为民的赤诚情怀。
立足实情摸家底
渔窝池村位于长坝乡西北方,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所辖8个组共有农业人口2600多人。为理清工作思路,邱晨来到村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查研究。他采取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详细了解渔窝池村的情况,立足实际全面摸清“家底”。
在调查走访中,邱晨发现:渔窝池村经济基础差,没有主导产业,村民思想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因此经济收入偏低。而且大多数村民依旧满足于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年人在家务农的生活常态,少有人会想到通过土地流转来创造致富。
经过一阵思索后,邱晨和村两委班子商讨,提出了“134”的帮扶工作思路,即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个中心”,抓好个体经济、结构调整、规模经营“三个关键”,制定两年任期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4年内分批次、逐年度全面完成下余79户、231人的脱贫奔康工作。
公正廉明聚合力
采访中,邱晨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干部同群众打交道要公道,还要细心。工作中,凡牵涉群众利益的事情一定得多动脑筋,按规矩办。
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邱晨发现一些群众对低保评定意见较大。对此,他迅速召开村组干部会议,结合村情反复讨论细化规则:村两委严格按照标准,逐一审核,提出初步意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征求意见;在村内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取消低保人员,逐户登门,说明情况,解释原因,争取理解支持。正是由于邱晨一再坚持严密程序,今年的低保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为应该享受低保的12名群众一一办理了低保手续,消除了群众的怨气,赢得了群众的认可,重树了干部的威信。
针对该村当前宅基土地、债权债务、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矛盾,邱晨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坚持多做疏导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行政、调解、司法等手段进行公正化解,有效地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修路改水兴产业
渔窝池村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全村8个组中,已硬化的村道公路仅有1组、2组、3组、7组共计5.3公里,仍有近15公里路没有硬化;由于洪灾,全村近1.3公里的堰沟急需维修,12口病险塘库也急需维修;210国道大桥至渔窝池村2组村道公路的入口因为坡陡、路窄、弯急,交通事故多发,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长期以来,2组、3组群众吃不上水……所有这些,无不使血气方刚的邱晨牵挂于心。
邱晨明白,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村民脱贫致富几乎就是一句空话。为在根本上改变渔窝池村的基础面貌,邱晨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上下奔走,广泛联络。现在,陡坡急弯路段安装了波形防护栏;向水务局争取的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彻底解决了2组、3组400余人的人畜饮水难题;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24万元,新修4组道路3公里;成功争取到400余万元项目资金,拟对全村余下的10公里村道路进行硬化。
邱晨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渔窝池村已在6组发展干果板栗50亩,长势喜人;全村“金土地”项目规划正待实施;全村瘦肉型生猪、山羊养殖已颇具规模……渔窝池村的幸福生活,恰如七色彩练,正在干部群众的智慧与汗水中,腾空飞舞。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安志翔赵丹丹)当前森林防火“百日攻坚”以及安全生产进入持续高压阶段,为克服街、居干部和安监协管员以及护林员队伍在长期出勤中易出现的松懈麻痹,奇山街道在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