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关注到了因为父亲不让玩手机、不让看电视,孩子就跳楼的几起惨剧,并且纷纷发出“现在的孩子惹不起”“气性太大”“太脆弱”的感叹,其实,问题更多是出在不懂得青春期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身上。
很多心理学家把青春期形容为“暴风骤雨时期”。父母如果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育特点,就像在黑夜的高速路开车遇到了暴风雨,却不改变开车的方法,还是原来的速度,想并线就并线,想超车就超车,怎么能不出事故呢?
很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的标志是孩子开始叛逆了,但很少有人知道孩子叛逆的心理需求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孩子,正处于从毛毛虫变蝴蝶的蜕变期,渴望与众不同,渴望被当作大人,渴望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但又处于既要过儿童节又要过光棍节、时而激进时而极端的矛盾中。在要求零花钱、外出时间、发型服装等权利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不愿再顺服父母的管教;在被要求承担义务、分担家务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还是孩子。父母如果不能针对性地调整原有的家庭教养方式,就很难避免亲子冲突。
其实,叛逆是孩子长大的必经过程,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进入职场有独立性,知道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知道面对上级和权威时如何恰当地说“不”,就要允许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习得这些能力。只有在自己感到最安全的环境中,在自己最信赖的人面前,孩子才可能自如地表达成长的各种要求,这时父母就犹如孩子练习反权威的“沙袋”,要接纳、忍耐并且帮助孩子习得这些能力。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父母对待冲突的任何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示范。有一天在理发店里,我左边的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要理发师把头发留得长一些,但是妈妈不允许,要求理发师一定要剪短,并且当着一屋子顾客的面说:“你怎么不听话啊!给你脸了是吗?”男孩气得拉着脸不吭声。右边的一个初中女孩一直在跟妈妈说:“我特别想留空气刘海。”妈妈却只顾看手机不理她。
这个男孩的妈妈,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孩子来对待。而女孩的妈妈采取的是回避的办法,也很容易招致孩子反感。家长要知道,孩子更在意的不一定是发型,而是自我形象,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那种感觉,所以即使跟孩子还有分歧,也应该在家里充分地沟通,而不要把矛盾带到公共场合,加大亲子沟通的难度。
说到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简单粗暴地禁止,弊大于利。另外,玩耍是儿童的权利,重点不是让不让孩子玩手机,而是在孩子第一次接触手机的时候要立规矩。很多家长的失误恰恰在于,过早让孩子接触手机等数码产品,甚至在孩子小时候就用手机当作保姆,等孩子玩上瘾了,又要以耽误学习为理由从孩子手里夺走,孩子的反感和反抗可想而知。就像一辆好车既要有优质的油门也要有灵敏的刹车,重要的是家长要教会孩子自律、节制、知止。拿得起放得下,孩子就不会被手机捆绑,也不会因为手机跟家长产生激烈的冲突。
青春期父母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跟孩子好好沟通,说什么,怎样说,都是有讲究的。如果说不好,宁可先不说。建议家长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己所甚欲,慎施于人”,三是“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还要会倾听,一要听清孩子说的内容,二要听出孩子的情绪,三要听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尤其不能在愤怒的时候管教孩子,务必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否则不仅会事倍功半,还可能南辕北辙、欲速不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5日发布消息称,近年来,电气焊动火作业引发事故屡屡发生,危害严重,教训深刻。2010年以来有6起重特大事故、2015年以来有13起较大事故由电气焊动火作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