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露霜 汪娟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的一位朋友为儿子写的一篇作文犯了愁:不是作文写得不好,而是作文里的网络用语太多。比如,将“俊男”写成为“菌男”,将“难受”写成“蓝瘦”,将“想哭”写成“香菇”等,导致文字表达不规范、不完整。“他就爱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我虽然多次纠正,可儿子依然我行我素。”朋友忧心忡忡地说。
其实,朋友的烦恼在广大学生家长中还比较普遍。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一大批网络语言应运而生。有网友认为,网络语言接地气、易被接受,这是一种时尚,值得提倡;也有网友认为,网络语言的流行是对传统语言习惯的一种冲击,容易让分辨能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搞混淆,理应制止。
不可否认,在海量的网络新词中,有许多新鲜、活泼、生动、形象的词语,诸如“给力”“点赞”等,它们记录并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新业态所产生的新观念,丰富了生活用语,推动了语言发展,理应得到保护;但另一方面,一些网络语言诸如“十动然拒”“累觉不爱”“人艰不拆”等,词意晦涩、粗俗不雅,不但不能发展、净化语言文字,还会给语言文字造成很大混乱,进而损害公序良俗,误导广大受众。
在笔者看来,遏制庸俗网络语言的污染,保护汉语言纯洁,是每个使用者应尽的义务。因此,净化网络语言刻不容缓。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行动,为青少年营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绿色空间。国家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网站的管理、监控,对网络语言的使用设限,抵制、禁止污言秽语在网络中出现;学校要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语言的引导,承担起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语言文化培养和熏陶的责任,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家长也要主动知晓网络语言,教会孩子如何甄别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积极倡导使用网络文明用语,抵制低俗网络语言,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语言使用环境。
新闻推荐
为深入落实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4月20日下午,交警高新大队安监中队长黄旭、安监民警陈建伟,深入高新区天翔建设有限公司渣土车队,对车队交通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安监中队长黄旭对天翔公司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