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格兰达格导演的《天才捕手》也有着这样的情节安排,只不过在《天才捕手》中出现的文学大师,比《午夜巴黎》要少一些。但能够看到托马斯·沃尔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这三位,对于喜欢他们的读者来说,也值得面带微笑去关注。
我个人更期待菲茨杰拉德的戏份,《了不起的盖茨比》《美丽与毁灭》《人间天堂》都曾让我在阅读时投入足够的时间,并且愿意沉湎在他营造的颓废文学氛围里。但在《天才捕手》中,菲茨杰拉德的饰演者并没有展现出十足的魅力,他与泽尔达在片里打了个酱油。
毕竟是沃尔夫与他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的故事,裘德·洛的表现才是衡量这部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在片中,沃尔夫是个精力旺盛、热情四溢、略有点神经质的家伙,这样的人天生应该是个作家。
“天才多少都有点魔鬼的面孔”,沃尔夫在成名之后,有段时间狂傲得不可一世,对给予过他巨大帮助的珀金斯,也有过不屑与背叛。珀金斯则敦厚、和善得像位天使。科林·费斯非常棒地诠释了这个角色。
《天才捕手》的情感内里是正经的、严肃的。在第一个层面上,珀金斯对沃尔夫的欣赏是商人式的,如同掘金家发现一个富矿,“一辈子只能得到一次”,这样的机会,珀金斯不会放过,他们的合作,在商业上是天作之合。
在第二个层面上,沃尔夫的超凡个性和精神气质,恰恰弥补了珀金斯所欠缺的一面。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男人,珀金斯喜欢并欣赏沃尔夫身上离经叛道的地方。作为墨守成规已成惯性的中老年男性,他在行为能力上已经没法像沃尔夫那样酗酒、猎艳、我行我素,但在内心冲动下,珀金斯仍然渴望拥有沃尔夫那种永远属于小伙子般的叛逆与冲动。
但归根结底,珀金斯对沃尔夫的喜爱,是父亲对儿子的宽容甚至溺爱;他对沃尔夫的批评,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式的“恨铁不成钢”。
合作上的互相需要,性格上的互补,乃至于人性幽暗深处的契合,使得珀金斯与沃尔夫的组合成为一个文坛传奇。影片花费了不少篇幅来表达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改稿过程,潦草的手书、古老的打字机、红色的删改笔、装帧精致的出版物,把20世纪30年代那种人人热爱文学的浪漫氛围呈现了出来,影片因此拥有了一股独特的文化保守主义的审美,对应当下写作与阅读均快速数字化的环境,给予了观众一种微妙的观感——它能够激发观众的怀旧情感,并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时代对比的冲动,得到故事之外的某种触动。
如果给影片寻找一个关键词,“激情”毫无疑问可以被视为《天才捕手》的故事内核。沃尔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在故事里都是激情四溢的。沃尔夫的妻子差点儿激情杀人。珀金斯的激情被压抑于心海深处如惊涛拍浪。“激情”不但道出了文学创作的动力来源,也表达出人与人建立连接的情感黏度。写作者观看这部电影,会立刻产生想要伏案奋笔疾书的冲动。而观众在观看这部多少与自己有点距离感的故事时,最有可能被激发的是对生活的热情,为沉闷的自我打一点鸡血。
“我们登上高楼,感受这座城市和生活的所有奇特、荣耀和力量”,只活了38岁的沃尔夫在写给珀金斯的最后一封信中如是说。这是沃尔夫对珀金斯表达感恩的语言,也是专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宣言。《天才捕手》因此也像《午夜巴黎》那样有了穿越的属性,它所展示的奇特、荣誉与力量感,也值得每一个观众捕捉到手,拿来开阔自己的视野与心胸。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新韬)3月22日,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一行到南宁市调研指导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区市领导温卡华、杨维超陪同调研。北湖北路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是南宁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