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排队办理业务,常常会遭遇如厕难的尴尬——多名市民反映,很多银行不对外开放厕所,跑到外面上厕所的话,领取的排队序号有可能在回来后失效作废。近日,记者随机走访了5家银行,发现这几家银行均不对外开放厕所,工作人员解释称,不对外开放是基于安全考虑。(3月21日《北京青年报》)
必须正视的社会现实是,在年轻人热衷于使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当下,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则多为中老年群体,对厕所可能更有需求。破解“如厕难”,无疑是对银行人性化服务的现实考验;面对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内部厕所”向社会开放的大趋势,银行“仅供内部使用”的行业潜规则,颇显人文缺失和不合时宜。
其实,只要银行摒弃强势思维,秉持“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真正把储户当亲人,急顾客的“内急”之所急,就不愁找不到兼顾与人方便和自己方便的“最大公约数”。比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将厕所设置在银行外或者等候区。正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眼下,银行竞争激烈,不断创新各种服务举措吸引储户。然而,N个所谓贴心服务,不如提供一个厕所。“银行如厕难”喊了多年,因顾客“内急”未得到及时处置而导致的行为尴尬也时有发生,但缘何问题依旧、尴尬依旧?除了银行人性化服务意识的缺失外,制度建设的滞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和法规完善的层面入手,形成倒逼和激励的驱动力。
比如,由银行系统的管理层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要求银行机构必须设置公共卫生间,将公厕设置纳入银行服务大厅的建设架构;完善对金融服务行业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保障社会大众的话语权和监督权,除了创造利润和吸纳储蓄等业务性指标外,加入客户满意度的测评占比。只有促成提升服务意识和健全机制规范的双向合力,破题“银行如厕难”才有望摆脱“打嘴仗”。 (张玉胜)
新闻推荐
将一名女子图片曝光,并标注为“小偷”。据这家店长查女士介绍,不久前,图片中的这名女子在店内偷走近一千元的商品,包括项链、戒指等饰品。 查女士说,为防止小偷再次光
3月21日,在济南芙蓉街一家饰品店内,店主将一名女子图片曝光,并标注为“小偷”。据这家店长查女士介绍,不久前,图片中的这名女子在店内偷走近一千元的商品,包括项链、戒指等饰品。查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