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西昌市公安局连续侦破多起丢包诈骗案,抓获实施丢包诈骗案系列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涉案金额达26万余元。
2016年年底,该市接连发生多起针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丢包诈骗案,涉案金额较高,其作案手法和特点均相同。受害人均反映是在火车站被两名中年男子骗了后,与其共同乘坐一辆红色轿车到攀枝花商业银行处,而且受害人都把自己的银行卡拿给嫌疑人进入攀枝花商业银行自动取款机查验当时是否有钱转入。
案发后西昌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开展研判分析,并开展相关工作,成功抓获4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查明,该团伙四名成员是两对父子,实施诈骗中分工明确,苏某某和李某某负责交替丢包实施诈骗,一个人故意将装有冥币的钱包在受害人面前掉落,另一个人捡起来便提出来要和受害人一起分钱,准备分钱时,掉钱包的人追上来称钱包被捡了,要求检查受害人的钱和银行卡,捡包的人则配合到丢包的人将受害人的钱和银行卡收去检查,在骗取受害人银行卡密码后二人迅速逃离现场。该犯罪团伙先后实施诈骗12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
与此同时,另一个实施丢包诈骗的犯罪团伙与12月31日在西客站实施丢包诈骗,一名乘客被骗走现金2800元,银行卡内2500元被取走。
接到报案后,公安局民警立即调取案发地监控,发现该团伙主要针对汽车站、医院等地寻找作案目标,犯罪嫌疑人有交叉作案的情况,办案民警于案发第二日,将准备继续作案的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经过艰难侦查,于2017年3月2日在金阳县将第三名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抓获。经审讯,该团伙对先后实施的丢包诈骗案事实供认不讳,涉案金额6万余元。
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链接
“丢包诈骗”常用手法
“丢包诈骗”这样演戏:通常是一人寻找目标,一人扮演丢包的人。找到目标后,趁丢包人查看受害人财物时,捡钱人故意让其看到捡到的钱和银行卡装入包内交给了受害人,其实是用一个同样的包进行了调包。
“丢包诈骗”还会根据剧情发展演变为以下4种手法:一是查银行卡,套取密码。二是冒充熟人,诓走财物。三是带进小巷,难骗就抢。四是先捡钱包,再兑“外币”。
如今丢包分钱的骗术,演变为更危险的形式:以抵押或验证的名义,骗走受骗者的银行卡及密码,造成更大损失。曾有一名中年女子因此损失25万元。“丢包诈骗”少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十多年,这种老套的诈骗方式何以屡屡得逞?除骗子不断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以外,受骗者的贪心使屡遭丢包诈骗成为可能。遇到类似骗局,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要跟随他人前往偏僻的地方。若发现有人“丢包”,可以提醒失主;遇到他人纠缠“分钱”,应及时摆脱并报警。
(沈智 本报记者央青)
新闻推荐
肖友才在稻城县调研时强调 以创建5A为载体 全力打造“四个样板”
本报讯(记者张涛)3月14日至15日,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深入稻城县和亚丁景区开展工作调研。他强调,稻城县和亚丁景区管理局要抢抓机遇、追赶跨越,以创建稻城亚丁5A景区为载体,抓实抓好全域旅游和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