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熊宗会:最爱那抹蜡染蓝白

来源:宜宾日报 2017-03-21 06:16   https://www.yybnet.net/

名家档案

熊宗会,珙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珙县苗族文化研究会理事,珙县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专业从事苗族蜡染传承、传习、刺绣和蜡染服饰制作。

□ 王春艳 文/图

一把蜡刀,一只蜡烛,一双巧手,一室静谧。

写意构图,精心勾勒,细细靛染,密密缝制。

如此单调的生活,于苗族蜡染传承人熊宗会而言,却是最享受的时光,因为,蜡染,是她从小就会的手艺。而独属于蜡染的那一抹带着龟裂纹的蓝白,便是她此生最爱的色彩。

重 拾

见到熊宗会时,她正在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的蜡染室里绘图。蓝白色的桌布上,平整地铺着一条白色的棉布,熊宗会左手执蜡,右手握刀,就着面前的一小截蜡烛,勾画点刻,很快,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就跃然布上。

“很庆幸在家人的支持下,我重拾了蜡染技艺,并将其作为重拾以来最主要的工作来做,我的人生也更加充实、有意义。”熊宗会指着屋子里出自她手的各式蜡染作品,由衷感慨。

重拾,意味着本身即会,亦意味着曾经中断。

珙县苗族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工艺世代相传,姑娘们从小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蜡染,用于制作衣裙。《珙县·光绪版》记载: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裙。熊宗会就是从小跟着长辈学习点蜡的苗族姑娘。

“小姑娘嘛,都爱美,所以我们姐妹几人都对学习蜡染感兴趣,跟着长辈学会了点蜡,自己画花样做裙子,相互之间较劲,看谁的更漂亮,所以兴趣更浓,学得也更快。而且看着自己穿的衣服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就非常有成就感,我们的嫁衣都是出自自己之手呢。”谈及小时候学蜡染的经历,46岁的熊宗会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仿佛回到那段和姐妹一起学蜡染、做衣服的岁月。

可惜的是,随着岁月的变迁,随着年岁的增长,熊宗会几姊妹都先后放下了蜡染。“一方面工业染布色彩艳丽,布料材质选择多,另一方面嫁人生子后更多的时间都在围着家庭打转,所以蜡染就在不知不觉中搁置。”熊宗会告诉笔者,随着孩子的长大,她的空闲时间多了,就越来越想念有蜡染的日子。看惯了花花绿绿,就越来越想念那一抹清雅的蓝白,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终于决定把蜡染重新捡拾回来。

因为以前学的时候,都是她们点蜡绘图好后,拿到别人的染坊去染色,所以对于准备把蜡染一整套技艺全部掌握的熊宗会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学会染色这一环节。听说贵州蜡染出名,她就在丈夫的陪同下几次深入贵州苗寨,谦虚地请教染色技艺,但因为种种原因,她都没能获得太多有用的信息,唯一让她欣慰的是,当地村民愿意带她去挖用于制作染料的草药。

熊宗会和丈夫从贵州背回了一大批染色用的草药,凭着儿时对蜡染制作流程的记忆,备齐其他材料,开始在家一遍遍的尝试。

太多次的失败,让熊宗会从最开始的满腔热情都开始变得有些动摇,可是一想到儿时记忆里的蓝白衣裙,熊宗会的心又坚定了。最终,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熊宗会终于实验成功,稳定地掌握了染色技术。

自此,熊宗会算是真正重拾了珙县苗族蜡染这一传统技艺。

创 新

铜刀点蜡呈瑰宝,瓦缸浸染镶锦绣。这是挂在熊宗会办公室门口的一副蜡染对联。蓝底,白色,清新雅致。办公室内,也摆放着很多以蓝白色为主调的蜡染作品。小巧的杯垫、条形的桌布、方形的披肩……无一不色彩自然、花样精美,透着浓浓的民族风情。

蝴蝶纹、鱼鸟纹、龙纹、旋涡纹……苗族蜡染花纹比较复杂,但对于熊宗会而言,各种花色却是信手拈来。“不用打草稿,只要我拿起蜡刀,心中想画什么就能画出什么。可能是从小练习,它们都刻进我的脑子里了吧。”熊宗会笑着介绍,蜡染一般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对称均衡,注重图纹组合和视觉顺序的总体效果。主题一般居中,着重突出图纹的完整性、和谐性、简洁性,密不觉繁复,简不觉单薄。所以点蜡是整个蜡染中最展露匠心的工序,也是思想自由游弋的时刻,作为蜡染技艺传承人,她们都是依一双心灵的巧手,让花草虫鱼攀上布端。

熊宗会介绍说,蜡染的制作过程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首先将蜡刀沾上融化的蜂蜡,然后在白色的棉布上勾勒出图案,等待蜡封以后,再对其上色。经过二、三个小时染色、上色,最后再将染好的布料放入热水中,将蜡烫化即可。天然冰纹是蜡染的灵魂,是不可复制的神奇,蜡染入靛渍染时,因布帛折绉而龟裂,染液随蜡缝渗透,留下人工难以描绘的形态。同一纹样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冰纹各异,变化万千,自然天趣。

曾经,因为技术的限制,用于蜡染的布料主要是麻布,但为了穿着更舒适,熊宗会将传统蜡染的布料换成了棉布。不满足于布料的改进,熊宗会又在其他方面动起了心思。

现在的审美观有改变,于是熊宗会在蜡染中更多地使用细腻的线条,精美的图案。改良后的蜡染线条更加细腻,图案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出来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基本上都能走进日常生活了,所以大家就越来越喜欢苗族蜡染。

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线条更细腻,老式的蜡刀用起来就感觉有点吃力了。于是熊宗会又请人打造了适合绘制细小线条的小蜡刀,并将熔蜡器也进行了改良,从传统的明火变为了用电来控制。“以前融蜡时用明火,烟熏火燎的,既伤眼睛又容易弄脏布料,不方便,现在用电熔蜡锅,不仅更加清洁,且更便于携带,不受场地的制约。”熊宗会对电熔蜡锅很是满意。

传 承

与传统苗族蜡染相比而言,熊宗会的新式蜡染构图既保留了苗家特色又不失时尚感。色调以蓝白为主,或再点缀彩绣,令人赏心悦目。“为了让蜡染融入日常生活,我专门设计了一些居家用品,沙发套、围巾、杯垫、蚊帐、床单、枕巾等,就是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苗乡文化的古朴和典雅。”熊宗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践行的。她自己的鞋子、衣服细微处,经常就会点缀蜡染元素。“尽管只是一小处,但加上去感觉就不一样了,而这种时尚中带民族风情的感觉,是我喜欢的。”

熊宗会这段时间正在做的,是儿媳的新娘服。“她很喜欢我做的苗族蜡染服装,平时也会穿,但结婚时穿,意义又不一样。现在最想的就是她有兴趣学蜡染,这样我就把整个手艺交给她,也算我们家后继有人了。”

正因为亲身经历了学习传统技艺的不易,所以熊宗会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藏私,不应该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己手中失传,所以对于所有请教她蜡染技艺的,她都毫不藏私。

今年春节刚过,宜宾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便慕名而来,向她学习蜡染。熊宗会二话不说,认认真真地教了她一周,一分钱没收。她还去珙县的学校,不定时给学校老师、孩子们上蜡染课。

“苗族蜡染作为少数民族的一项传统技艺,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符号,我希望苗族蜡染能更好地被运用到现代生活中,让人们时常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而不是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不管苗族、汉族,只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不然以后我老了,没人会,丢了多可惜。交给了孩子们,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棵传统文化的种子,说不定哪一天就生根发芽了。”熊宗会说得坦然,看得长远。

新闻推荐

“检察机关+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三方联动———南充市首批未成年人观护(关爱)基地建立

●本报记者李双早3月20日,记者从市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顺庆区人民检察院、南充市金彩虹公益协会及辖区5家爱心企业完成顺庆区未成年人观护(关爱)基地签约仪式,标志着南充市首批未成年人观护(关爱)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熊宗会:最爱那抹蜡染蓝白)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