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票房、收视率、点击量等数据俨然成为影视界衡量作品质量的标尺,每有热剧大片开播,片方也总以这些数据作为宣传手段。当然,比起虚无缥缈的广告词,用冷静的数字来评判显然更为靠谱。但在大数据时代,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决定一部剧的命运,于是收视率、点击率造假便成为一些不思提高作品水准,反想获取市场者投机取巧的法子。
许多观众都记得,之前郭敬明的《幻城》于凌晨首播,到早上10点前两集点击量便破6.5亿,相当于3.25亿人不睡觉看剧;昨日,记者就这个话题在微信群进行采访时,读者王小姐说,“如今随便打开一部剧或者综艺节目,播放量动辄几十亿次,有的甚至一天播放量就高达五六亿次,可一问身边人,大家却说并没有追看。”在学校工作的李老师颇有同感,“有时我看完票房过亿的电影或者收视率前十的电视剧时,总是怀疑自己看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假电影或者假电视。”
当节目质量被异化为数字游戏,票房、收视率自然能带来经济效益。比如高票房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买票入场,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可以带来高额广告费。有报道称,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一个卫视频道全年需要支付40亿元用以收视率造假。购买虚假收视率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数据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回过头来看,点击量低的却不一定不是好节目。就拿最近火爆荧屏的文化类节目来说,《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虽然没有爆款的点击量,但档档节目都斩获好口碑。反观《hello,女神》《姐姐好饿》《黑白星球》,虽然靠“刷量”赢得一时喧闹,但当“皇帝的新衣”被撕去,观众自然会选择用脚投票。
事实上,在某卫视工作的杨小姐告诉记者,那些天文数字一样的点击量,无非是用来忽悠观众和炒热市场的。用户的反馈和话题讨论度,更有助于制作人了解节目的好坏。读者王小姐也告诉记者,现在她如果想知道一个剧好不好,绝对不会参照收视率统计的好几行数据,相反,不如问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来得真实可信。
本报记者 夏明勤
新闻推荐
摆放整齐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用户下载手机软件。随着公共自行车的普及,共享经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最近,不少市民在一些景区就看到了一款外形萌萌哒的白色电动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