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登记注册更加便利。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从9月14日起,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从12月1日起,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登记改革,至12月底,全市已核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2525份,核发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新版营业执照1666份。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释放了制度红利,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2016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313户(其中私营企业4179户,增长32.81%),新增注册资本(金)210.56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9.17%、21.34%,全面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平均每个工作日有73户市场主体诞生。
——事中事后监管更加有力。大力推进“双公示”“双归集”“双随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已步入正轨。报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与共享工作的通知》,与8个部门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与市发改委等32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489名失信被执行自然人在企业任职予以限制,68户企业在守重企业、诚信市场等评定中受到限制,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效力初步显现。联合市综治办、市金融办、市公安局召开了全市打击非法集资和打击传销工作座谈会,并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全市投资类公司从整治前的179户减少到53户。加强直销行业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对17家直销企业进行了行政约谈。联合市法制办召开全市格式合同行政约谈会。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市文明办等7部门联合出台了《白银市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
——消费维权工作更加扎实。以消费者为中心,多措并举提高消费维权效能,不断优化消费环境。2016年共举办宣传咨询42次,发放宣传材料9.5万份,张贴海报、标语120条,深入企业宣传70次。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先行赔付和小额纠纷快速调解机制,督促企业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全年共受理并成功调处消费者投诉、举报685件,调处率100%,涉及争议金额158.23万元。
——服务发展水平更加提升。以市委名义召开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报请市政府出台了《白银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管理实施办法》,形成了各成员单位和县区政府齐抓共管、4家银行和6家保险公司共同参与助推的“政府+银行+保险+企业”的小微企业互助贷款模式,为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贵难题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不断加强知名、著名和驰名商标梯队建设。编印了《品牌白银》一书。全年新注册商标508件,居全省第二;新增知名商标29件;新增著名商标23件,在全省排名第一;新增驰名商标2件,占全省三分之一;至12月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2450件,位列全省第三,其中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120件,知名商标7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
——非公党建工作成效更加明显。把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同全面加强非公党建有机结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开展“三岗联创”“先锋引领”“五强十星服务标兵争创”等活动和“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打造非公党建升级版。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1554个,党员总数7750名,全市非公经济党组织覆盖率达46.95%,居全省前列,实现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和职工人数50人以上的企业100%建立了党组织,为非公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履职保障基础更加夯实。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深化“先锋引领”行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1名党员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面从严管理干部,全年共开展各类督查26次,印发《督查通报》6期。狠抓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适应改革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通过努力,全市工商系统作风不断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带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市工商局被评为“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市委分别评为优秀领导班子和“全市双联行动先进单位”,连续16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市私营企业协会被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评为“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单位”,1户个体工商户被表彰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市广告协会被中国广告协会评为“2015年-2016年度全国先进广告协会”,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石成本报记者何婷婷针对春季全区各行各业进入复工高峰期,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八公山区多措并举,从强化主体责任、开展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预警值守制度等方面入手,全面强化春季安全生产...